「腹瀉、便秘」交替來 拉肚子還是腸躁症?醫師教你讀懂警訊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46歲的黃小姐在科技業擔任主管,重視飲食均衡,也有規律運動的好習慣,但過去半年以來,幾乎每2、3天才上一次廁所,且3個月前,由於工作越加繁重,竟變成一天腹瀉多次,或有時突感腹部絞痛不適,偏偏又解不出來,腹瀉及便秘交替,令她備感焦慮。醫師提醒,民眾最好得讀懂腸胃警訊。
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表示,黃小姐隨後接受完整的全身健康檢查,各項抽血檢測無任何異常,無痛腸胃鏡的檢查也很正常,評估罹患腸躁症的可能性頗高,建議她調整生活作息、進行高纖飲食並補充益生菌及腸胃藥,一段時間後,腹瀉及便秘交替的症狀即獲得改善。
腹瀉,是人體「防禦機制」的一環,能將體內的有害物排出體外,但同時也可能是疾病所傳遞的警訊。楊建華強調,因此對於腹瀉的原因、頻率、型態都須留意。
楊建華說,大腸不只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免疫系統第一道防線。一般來說,排便頻率1天3次或3天1次,型態則為棕色長條狀,皆可視為正常。當感冒、飲食太過刺激性或吃下不乾淨的飲食如細菌、病毒時,就可能出現急性的腹瀉症狀。
至於急性腸炎3至5天內頻繁拉肚子,表示身體正在把有害物質排出,腸道的防禦機制正在正常運轉中。但若是嚴重腹瀉到脫水、心跳加快,生命徵候不穩定,就要趕快就醫。
楊建華提醒,可如果排便頻率出現改變,型態出現軟便、水便或顆粒狀,並伴隨腹脹、腹痛,且過去3個月來症狀平均次數,一週超過1次,於排便後症狀緩解,腸躁症的機率就很高了。而造成腸躁症的可能原因眾多,例如情緒壓力、自律神經失調所致,服用抗生素、對特定食物過敏(如乳糖不耐症)、腸道免疫功能失調,皆可能導致腸躁症發生。
一旦確診腸躁症,楊建華建議,可積極地透過飲食與生活型態調整及藥物來進行改善。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不少嚴重疾病也會以腹瀉表現,如潰瘍性結腸炎及克隆氏症等自體免疫疾病、發炎性大腸炎、大腸癌、胰臟癌等,必須先排除其他消化系統重大疾病,才能考慮是大腸激躁症。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大安區也淪陷!連二天爆登革熱 40歲男「又燒又瀉」找嘸感染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中年男菸酒檳榔不離手 聲音沙啞竟是罹「口腔癌第四期」
(2 小時前) -
遠低國際水準!兒盟調查:台灣兒少幸福指數創新低 6招拾回心理健康
(5 小時前) -
他失眠服用安眠藥常斷片!醫示警「3情況」快回診 沒吃會手抖就是其一
(5 小時前) -
海綿菜瓜布「選這1種」避免細菌狂生!一堆人都用錯 更換頻率曝
(5 小時前) -
睡眠障礙與失智症風險有關! 睡眠呼吸中止檢測揪共病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