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強襲中風激增 醫:降壞膽固醇「管住嘴」不如「用對藥」!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冷氣團發威,台灣今年冬天冷得特別有感,連帶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激增,國內緊急導管手術的病人量大增,民眾有些迷思得快改一改!國內醫師第一線觀察到有不少高血脂患者以為單靠飲食控制就能阻斷「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忽略規律用藥的重要性,導致動脈硬化雪上加霜,事實上,醫界建議高度風險病人的低密度膽固醇要控制小於70 mg/dL才安全。
台中榮總心臟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臟血管科醫師賴志泓表示,入冬以來,以台中榮總為例,緊急導管、導管手術的比率就大幅增加,全因為天冷時交感神經較興奮,血管容易收縮,血壓不穩波動,加上血液流動比較濃稠一點,造成血栓產生機會大增。
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曾經中風、動過支架手術者,在天氣變化時,風險係數最高;而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患者,有吸菸壞習慣的老菸槍,也全是風險因子。
賴志泓指出,低密度膽固醇(LDL-C)因為結構小,容易在血管內堆積,是膽固醇造成血管狹窄的真正罪魁禍首,也因此得名「壞」膽固醇。而血脂控制標準因人而異,常依據年齡、有無共病、抽菸與家族史等因素綜合評估,其中台灣、歐洲醫學會的治療指引都特別重視兩類高風險等級:
1.確診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者,屬於「非常高度風險」,低密度膽固醇LDL-C要控制小於70 mg/dL。
2.已發作心肌梗塞、中風、周邊動脈疾病,且合併糖尿病或其他動脈血管粥狀硬化疾病者,屬於「極高度風險」,低密度膽固醇更要限縮在55 mg/dL以下。
賴志泓強調,控制血脂,藥物治療十分重要,因為膽固醇來自飲食、小腸吸收部分只占25%,再怎麼飲食調控,改善幅度都有限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膽固醇75%都是由肝臟製造,操之在個人體質「你的DNA決定」,遵照醫囑用藥控制LDL-C數值,才是首要之務。
台中榮總門診就有一名44歲男性,有高血壓、高血脂,抽菸十幾年,加上父親不到60歲就死於心肌梗塞的家族史,總膽固醇飆破270 mg/dL(正常值為130-200),LDL-C更高達190 mg/dL,長期控制不良,導致2條血幾乎百分之百阻塞,不得不置放支架打通血管。
賴志泓說,男子後來接受藥物治療,LDL-C好不容易才從190降到100 mg/dL,但已經達到口服藥物的極限,換過多種藥,還因為劑量太重,出現肌肉痠痛的副作用,難以忍受,直呼「人生也太辛苦」,直到併用最新、半年打一次的長效針劑,LDL-C順利降到57 mg/dL,狀況穩定,也可以減輕口服藥物劑量。
賴志泓說,儘管病人都知道LDL-C越低越好,但國內醫學中心統計資料顯示,能順利達標把LDL-C控制在70 mg/dL以下的病人不多,僅達到3成,服藥順從性是最大問題,建議病人應每三個月評估一次,若控制效果不良,就該調整藥量,或選擇長效針劑作為輔助治療,通常在改藥一個月後就可以看得明顯效果,避免後續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過年估15萬人染流感擠醫院! 疾管署:初一至初三加開1230特別門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用除濕機保持環境乾燥 專業醫提醒:並不是越乾越好
(1 小時前) -
帶老菸槍丈夫檢查「有無肺癌」結局大逆轉 她淚喊:謝謝救命恩人!
(1 小時前) -
70歲阿伯沒打過疫苗 染新冠10天內重症亡
(1 小時前) -
早產龍鳳雙胞胎女嬰「腹股溝疝氣」 微創手術成功修補
(2 小時前) -
臉色蒼白、食慾差當心! 小心是自體免疫性胃炎找上門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