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就「牙」起來! 研究:一變天關節疼痛發作增加20%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一變化關節就卡卡?疼痛起來?國泰醫院骨科主治醫師翁睿彥表示,根據研究顯示,氣候變化與關節疼痛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一旦變天,關節疼痛的發作機率會增加20%,台灣的研究也發現,約三分之二的關節或慢性疼痛病患在天氣變化時,症狀會加劇。提醒患者,天氣不僅會影響情緒與日常生活,也對身體健康產生不小的衝擊。
翁睿彥說,多項研究已指出,自然環境中的溫度和溼度對關節疼痛有顯著的影響。當氣溫降低時,血管會收縮,導致血液循環變差,進而影響組織代謝和修復,容易產生發炎疼痛;此外,陰雨潮濕的天氣會使大氣壓力增加,造成關節組織腫脹,加重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低溫同時會降低關節內的潤滑液分泌,讓關節活動時變得更加僵硬不適,最後出現卡卡不順的感覺。
如何擺脫天氣造成的關節痛?翁睿彥建議,首先得注重保暖,保持身體溫暖,尤其是關節部位,可以有效減少天氣對關節的負面影響,熱敷、泡熱水澡可以在寒冷的環境下不僅能幫助保持關節的柔軟度,減少疼痛和僵硬感,還能幫助放鬆緊繃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疼痛。
其次是適度運動。翁睿彥說,尤其是在氣候變化時,更需要維持運動習慣。運動種類可以選擇對關節低衝擊的運動,例如散步、騎自行車、游泳、瑜伽和伸展運動等,這些運動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幫助維持關節靈活性和肌肉力量,進一步減少疼痛發生的機會,不過,運動前務必充分暖身,並注意運動後的適當休息,否則過度使用關節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關節問題。
其他還包括充足睡眠,可以降低體內發炎細胞的活性,進而降低關節炎的程度;體重控制,當體重超重或肥胖時,身體的關節,特別是承重關節如膝關節、髖關節和腳踝,會承受更大的壓力。
翁睿彥指出,美國研究顯示,與始終肥胖未能減重的人群相比,從成功減重的人患關節炎的風險要明顯降低46%。更有研究顯示,減少體重可以顯著減少關節疼痛並改善關節功能,即使只減少5%到10%的體重,對於減輕膝關節炎症狀、改善行動能力和減少進一步的關節損傷,都能產生顯著效果。而保暖、適度運動、輕度按摩、熱敷、充足睡眠及適度減重等,這些都是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關節疼痛的實用方法。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台灣十大死因第五名!中醫「這樣治」糖尿病 化解併發症危機
(56 分鐘前) -
過年後體重暴漲!醫授「5招」快速甩掉多餘脂肪 睡飽會自動少吃500大卡
(1 小時前) -
明天開工!全身懶洋洋、不對勁?醫教調整「年假症候群」對策 別喝太多咖啡
(1 小時前) -
流感升溫!疾管署籲做好防護避免重症
(2 小時前) -
過年大魚大肉 腸胃也需要收心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