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團聚愛吃火鍋的人注意! 「一舉動」小心害腎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週內二波冷氣團來襲,天冷、加上年後還是有不少團聚機會,不少民眾愛吃鍋,當猛沾醬 小心害腎!國泰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周子巽提醒,火鍋的配料豐富多樣,往往含有較高的鈉、蛋白質、鉀和磷等成分,這些成分在攝取過量時可能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火鍋是許多台灣人特別喜愛的聚會美食之一,尤其在寒冷的天氣時,圍爐而坐,既溫暖又增添氣氛。然而,醫師警告,對於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或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火鍋可能引發或加劇健康問題。
火鍋常見的健康風險,周子巽首先點名火鍋湯底,通常由各種高鹽調味料、醬油、火鍋底料等製成,這使得火鍋的鈉含量非常高。對於一般人來說,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日鈉攝取不超過2克(相當於約1茶匙鹽,大約5克鹽),但火鍋中的鈉含量往往遠遠超過這個標準。
周子巽表示,一旦鈉攝取過量,不僅容易導致體內水鈉滯留,增加血壓,還會加重腎臟的過濾壓力。對腎臟病患者而言,過量鈉會導致腎功能進一步惡化,也可能引發水腫和高血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建議選擇清淡的湯底,如清湯鍋或骨頭湯底,避免重口味的辣鍋底或泡菜鍋底。
另外,火鍋中主要的食材多是高蛋白質的肉類、海鮮以及豆製品等,而蛋白質的代謝廢物,如尿素、肌酸酐,需由腎臟排出。醫師亦建議,可優先選擇優質蛋白質,如雞蛋、豆腐、魚類等,同時注意每餐的蛋白質攝取總量,以控制蛋白質的負擔。
周子巽指出,火鍋中常見的食材如肥牛、肥羊片以及炸丸子等含有大量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酸,高脂肪食物不僅會增加體重和膽固醇水平,還可能引發代謝症候群,增加腎病變的發生風險,所以腎臟負擔較大或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族群,建議選擇瘦肉類、去皮雞肉、魚蝦等低脂食材,同時避免食用油炸食品和脂肪含量較高的肉類,減輕腎臟的額外負擔。
周子巽建議,吃火鍋應盡量選擇清湯、骨頭湯或蔬菜湯等清淡的鍋底,避免辣鍋或過度調味的底料。可以在火鍋中加入一些白蘿蔔、冬瓜等富含水分的蔬菜,幫助吸附湯底的油脂和鹽分。也可以自行調配低鹽底料,減少鈉的攝入,進而減輕腎臟的負擔。
周子巽強調,選擇沾醬時,也可嘗試清淡的調味料,如香醋、檸檬汁、蒜末等,避免高鹽調味料如醬油、花生醬、沙茶醬等,且此外,盡量不將食物長時間浸泡在火鍋湯底中,以免吸收過多油脂和鹽分。並多飲用白開水,幫助腎臟稀釋和排出多餘的鈉和代謝廢物,切勿過度飲用火鍋湯底,尤其是煮了較長時間的濃湯,因為其中的鈉和嘌呤含量可能較高,易造成腎臟負擔。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95歲阿公靠這招治療肝癌 健康呷百二
(10 分鐘前) -
病毒變異!醫驚曝門診3成患者得「這症」 疾管署:多數人恐無免疫力
(30 分鐘前) -
如何提高免疫力抵禦流感肆虐 營養師:提高「這7個」關鍵營養素
(39 分鐘前) -
流感大爆發!美國逾2400萬人感染、1.3萬人病逝 香港上月137人身亡
(47 分鐘前) -
健身教練「軟骨受損」反覆積水 新式手術傷口小、恢復快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