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全台9人遭蛇咬沒命! 戲劇常演「二大錯誤」恐害命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清明開始正是國內「毒蛇咬人」高峰,由於有蛇毒血清救命,國人因毒蛇咬傷致死的機率已不高,但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提醒,健保資料庫顯示,過去五年仍有9人在打完蛇毒血清後不治,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少戲劇常有錯誤示範,誤導民眾以為遇蛇咬要切開傷口「放血」、用嘴吸毒等,反而增加救治困難。
國內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疾管署分析,以去年為例,共有979人遭咬傷,其中,依毒蛇咬傷比例,最常傷人的毒蛇依序為:龜殼花及赤尾鮐、飯匙倩及雨傘節、百步蛇、鎖鏈蛇。
羅一鈞表示,根據健保資料庫資料顯示,2017年到2021年期間,雖然有注射蛇毒血清卻死亡的人數仍有9例,毒蛇咬傷致死的死亡率為0.18%,相當於每年仍有約2人遭咬傷死亡,民眾還是必須提高警覺,不過,相較於過去沒有蛇毒血清時代、死亡率達6%以上,已經下降33倍,有顯著預防死亡的效益。
羅一鈞強調,國內每年從4月開始,就是毒蛇容易出沒傷人的季節。被毒蛇咬傷症狀輕者出現局部腫脹疼痛,重者可造成呼吸障礙、瀰漫性出血、敗血症、不可逆之腎功能衰竭、截肢等,甚至死亡。及時使用抗蛇毒血清具可有效中止或逆轉蛇咬傷之毒性作用,治癒率高。
疾管署研檢及疫苗中心科長鄭雅芬說,民眾如至野外或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時,應做好自我保護,穿著長袖衣物及包鞋,進入樹叢及草堆,要打草驚蛇,勿翻動中空林木或石塊,並避免在夜間、日出及雨過天晴等蛇類易出沒的時段及地方逗留,以免遭毒蛇咬傷。
鄭雅芬提醒,如果不慎被毒蛇咬傷,第一時間請保持鎮定,牢記「五要五不」,五要:要視為毒蛇咬傷處理、要記毒蛇外觀特徵、要脫飾品,避免肢體腫脹、要包紮傷口上緣,減緩毒液擴散、要保持冷靜並儘速就醫;五不:不割開傷口,避免感染、不用嘴吸出毒液,避免感染、不冰敷,避免組織壞死、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避免加速毒液作用、不延誤就醫,耽誤治療時機。
鄭雅芬強調,國內目前有195家醫療院所儲備抗蛇毒血清供民眾救急,過去經驗,大部分人都能在4到8小時內順利就醫,只要及時使用血清,都能獲得良好療效,幾乎沒有後遺症。而國內目前供應4種抗蛇毒血清,其中2種為雙價型血清(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抗飯匙倩及雨傘節蛇毒血清),另2種則為單價型血清(抗百步蛇毒血清、抗鎖鏈蛇毒血清),庫存絕對足夠所需。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隔10年再見死亡個案! 1歲童染腸病毒克沙奇B5「發病6天速亡」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春暖清明時節 中醫師提醒:春養肝、氣順則身安
(8 小時前) -
死亡風險提高66%!慢性腎病患者「憂鬱症」比例高 中醫這樣調節情緒
(11 小時前) -
黑鮪魚全身都是寶!【魚有王X姐夫嚴選】北海道扇貝、帆立貝XO醬,吃過絕對上癮
(12 小時前) -
急救訓練不受限! 醫院開發「遠距ACLS急救訓練系統」如多人連線遊戲
(13 小時前) -
醫師點出「4大錯誤健康認知」 小心睡眠「超過這時長」反增加罹癌風險!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