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鐵猛男突變「軟腳蝦」 35歲竟已退化性關節炎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5歲的阿傑(化名)是運動好手,從學生時代就擅長各式運動,馬拉松、游泳、自行車、登山、衝浪等運動都是他休假的日常,並從去年就積極備戰「雙北世壯運」三鐵項目,目標奪牌,沒想到近來運動表現卻雪崩式下降,明明已是專業等級的運動高手,表現卻像差勁的新手,膝蓋也常有酸痛的感覺,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已罹患了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軟骨已經有磨損。
隨著台灣人越來越重視休閒健康,運動已經是現代新顯學,根據教育部公布的113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果,國人參與運動人口比例高達82.9%,規律運動人口比例也自103年以來首度達到35.3%(每週運動3次以上;每次運動30分鐘以上;運動時會流汗也會喘)。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黃祥霖提醒,錯誤的運動習慣卻可能讓關節提早退化,即使是年輕人也會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如果仗著年輕力壯就忽略保養,步入中老年將會面臨膝蓋退化的問題,不只疼痛不適,更將影響生活品質。
事實上,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大約每6.5個人當中就有1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其中就包括了許多年輕人因為運動不當,造成膝蓋的損傷,又沒有即時接受正規治療,導致關節退化有年輕化的趨勢。
黃祥霖說,一般最常聽到的關節疼痛治療方式,不外乎透過玻尿酸或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以減緩關節不適的狀況,但這二種治療都並沒有辦法從根本解決問題,甚至有些民眾耗費許多金錢和時間接受坊間各式各樣治療,但最終仍需面臨置換人工關節的情況。
黃祥霖指出,關節置換手術對於老年人、嚴重持續疼痛的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方式,但對於年輕患者或初、中期的關節炎,卻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雖然人工關節介面耐用程度超過20年已不是問題,但是對年輕人來說,人工關節的使用年限仍有其限度,之後的人工關節重置更是一項辛苦且對周邊軟組織破壞更多的手術。
黃祥霖舉阿傑為例,最終經醫療團隊評估決定接受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及膝關節軟骨缺損,由於脂肪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再生修復以及免疫調的的能力,透過局部注射,可調節發炎現象,再生軟骨組織,幸運的是,治療效果十分良好。
黃祥霖強調,無論年長者、運動員或因運動傷害導致關節退化的人,如果不想走到人工膝關節置換這一步,平常都要有良好的運動習慣,一旦發現問題,也要盡早就醫,遵照醫囑治療。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全基因體定序揭密!越晚當爸「精子突變較多」 孩子精神疾病發病越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中醫立夏養「心」之道 西瓜、番茄加飯後山楂!
(53 分鐘前) -
腰圍超過80公分,恐有心血管風險!醫教1招「擁抱媽媽」簡易測量
(1 小時前) -
開放「日本全齡牛」撞萊豬風波 食藥署低調:上路沒有時程表
(1 小時前) -
青春痘避免過度清潔 中醫「清熱解毒」助國中女重拾笑容
(1 小時前) -
義大醫療緬懷SARS英雄歐巴尼 紀念演講喚醒醫者初心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