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一年內復發風險逾5成」 醫師角色扮演只為勸打長效針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總覺得有人在監視自己、要攻擊自己,連家中燈光都成了威脅,這不是科幻劇情,而是一名年輕思覺失調症病友的真實寫照,該名年輕男子因嚴重的妄想與幻聽症狀,堅信住家已遭人監聽,甚至不敢在家過夜,時刻處於高度警戒狀態,為了讓他放下戒心,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的精神科醫師甚至得角色扮演,假裝風水師上門,才成功建立信任關係,讓他願意接受長效針劑治療、減少復發次數。
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與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今(21)日舉辦記者會,正式發表以「保護大腦、持續治療」為主軸的病友故事短影音,宣導長效針劑在思覺失調症治療與復原中的重要角色。
思覺失調症是「大腦生病」了!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楊蕙年表示,病友常會出現幻聽、感覺遭到迫害等症狀,導致工作及社交能力減退、思考記憶與專注力變差等症狀。也因為生病部位是大腦,影響判斷力,難以察覺自己病了,也就是缺乏「病識感」,若家屬也不知如何求助,研究統計,思覺失調症病友首次發病後平均將近1年半才就醫,耽誤及早診斷與治療的時機。
研究顯示,超過5成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首次住院後一年內有復發風險,若缺乏良好的治療依從性,復發率更高達9成以上,且反覆復發將造成大腦不可逆的退化損害。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醫師陳泰宇指出,思覺失調症的治療方式包括口服藥物與長效針劑,而目前長效針劑除了每月施打,也有每季、每半年施打等更長效的藥物選擇。綜觀國內外趨勢,均已將長效針劑列為第一線治療選項,健保署近年也編列獨立預算,鼓勵醫師與病友或家屬溝通,及早使用長效針劑穩定病情,避免反覆復發導致社會功能下降。
陳泰宇說,國內研究發現,若病友改用更長效的針劑,一年內平均住院天數顯著下降超過25天,醫療費用降幅近5成,病友生活品質也獲得大幅改善。只要病情能獲得穩定控制,病友也更有機會重返校園與職場,回歸日常生活。
楊蕙年說,為了照顧更多病友,三總北投分院精神科醫師使出渾身解數,紛紛脫下白袍,走進病友家門,甚至打入街友圈,像變色龍般自然轉換語氣與話題,只為卸下病友心防,一點一滴築起信任關係,讓他們願意接受有效的治療。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嘉縣14位醫師榮獲糖尿病照護品質卓越獎
(2 小時前) -
養身也要「長線投資」 每天一瓶,鞏固身體加倍!
(3 小時前) -
南投「孕產婦心理健康支持網絡」為新手媽媽帶來溫暖關懷
(4 小時前) -
接種JN.1新冠疫苗 彰化榮家住民免外出健康有保障
(6 小時前) -
一年可省上千元檢查費 政府政策升級五癌免費篩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