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8 | 匯流新聞網
工程師騎車「屁股痛」誤當痔瘡 其實惡性腫瘤上身天天流膿水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52歲的工程師邱先生,工作長期日夜顛倒、飲食不正常,還有抽菸習慣,日前騎車時突然感覺屁股「腫腫痛痛的」,卻不以為意,以為只是痔瘡發作,沒想到後續因為副睪丸炎及肛門廔管至醫院開刀時,醫師檢查發現已經是惡性直腸腫瘤第三期。
邱先生回想,被診斷出罹癌時,狀況十分不理想,局部侵犯嚴重,癌細胞已經影響直腸周圍組織、精囊、尾骨、坐骨直腸窩與會陰。
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表示,邱先生就醫當下,不能開刀只能清創加造口,隨後接受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但腫瘤未減反增,且每天流出膿水,隨後才轉至新光醫院來尋求第二意見。
季匡華說,原發腫瘤經過放療、化療後再復發將非常棘手,因為不能再開刀,化療已經有抗藥性,放療也很難再給足夠高的放射劑量。醫療團隊針對邱先生的狀況,決定採用創新協同聯合療法,包括局部腫瘤內注射免疫增強藥物與高精度放療、熱療來激發免疫反應。
幸運的是,季匡華指出,男子在聯合療法之下,將原本不太可能有效的放療、免疫治療等效果提升,避免了再復發造成兵敗如山倒的連鎖反應,尤其順利引起「原位疫苗」效應的全身性免疫效果,治療後症狀幾乎消失,二種腫瘤指數下降,正子檢查明顯進步。
季匡華解釋,原位疫苗效應主要為激活局部免疫細胞,如樹突細胞、T細胞等,激發人體免疫細胞活化、辨識出腫瘤抗原且召喚更多免疫細胞來攻擊腫瘤,就好像把腫瘤當作疫苗的製造工廠般,引發全身性免疫,對腫瘤產生治療效果。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
網傳「配方奶含糖量如2大瓶可樂」 醫籲勿汙名化:乳糖不是添加糖
(6 小時前) -
洗腎新潮流!高雄長庚推「腎科經皮植管+居家透析」新模式
(7 小時前) -
22歲女大生深蹲後鼠蹊痛 竟是髖關節發育不良惹禍
(9 小時前) -
雀巢健康兒童計畫15年再進化 攜手家扶推《懂吃勇者》桌遊守護親職化孩子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