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5°
( 36° / 32° )
氣象
2025-09-15 | 匯流新聞網

萬人響應「國高中上課延10點」 醫:20%人晚睡晚起頭腦才清楚


萬人響應「國高中上課延10點」 醫:20%人晚睡晚起頭腦才清楚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讓台灣學生多睡一點!民眾近日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更改國、高中上課時間為早上10點,不到一週就有萬人響應。兒童青少年精神專科醫師、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葉啓斌指出,睡眠「生理時鐘」因人而異,過去研究,8點以後起床較符合生理時鐘,也有至多20%的人屬於「晚睡晚起」體質,晚起頭腦才會比較清楚,工作、學習才會有效率。不過,也有學生白天之所以打瞌睡,是因學習動機不足、興趣缺缺,不能只看表面現象一視同仁處理。


民眾是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全面移除非必要多元課程,將國高中生上課時間縮短為10:00至16:00。有效改善學生睡眠品質與時間,成就更好的學習效率,國高中生已有能力自行通勤上下學,因此大可不必將上學時間配合家長上下班時間。並強調,使學生能有充足睡眠,避免慢性睡眠剝奪導致學習效率大減、憂鬱情緒增加、自傷自殺風險提升,且放學後能有更多時間進行個人興趣探索、製作學習歷程、進行社交活動、從事健身運動、專心讀書學習。


葉啓斌今(15)日受訪時表示,國高中生上課時間要不要延後,可從二方面來談,第一是生物體質,研究顯示,群體中的確有10至20%的人屬於晚睡晚起型,可能要8、9點後,頭腦才會才會比較清楚,工作、學習才會有效率。


葉啓斌說,這一類人往往需要透過問卷評量,才知道自己生理時鐘跟別人不一樣,若針對這群人,就需要特別安排,這有事實根據跟過去研究為基礎。


不過,葉啓斌指出,若從第二個面向的社會或文化關係來談,有些學只所以白天上課打瞌睡,其實是學習動機不足,例如國內上課方式多是「坐在那」學習的,較少操作課程,可能導致他們興趣缺缺,又或者學習狀況不佳,白天猛睡覺,晚上自然就會晚睡,這是後天環境造成的生理時鐘,後天養成比較晚睡也比較晚起。


葉啓斌強調,我們需要的是去辨別孩子晚睡晚起的問題是先天或後天造成,畢竟睡眠時間長短雖然是影響生理時鐘的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要看白天精神是否有效率,有的人只睡4、5鐘頭就精力充沛,有的人卻要7、8個小時,因人而異,需要有個別的考量。


葉啓斌說,過去研究,8點以後起床是比較符合生理時鐘的狀態。有多元提案是好的,讓孩子有自我的選擇性,但一定要有配套,就像學習動機及學習狀況不佳的孩子們,可能有別的事情沒有被評估到,這些其實可以被處理,但沒有被落實介入,如果只是看表面現象,只關心生理時鐘就很可惜了。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疲倦、健忘、體重難控… 器官老化「五大徵兆」恐這些食物害得!


8歲女童頸部破小洞不當回事 「流膿又惡臭」才知隱藏疾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