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屈公病疫情燒進「金門」! 一家兩口遊廣東一回台就發病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到中國廣東小心屈公病!疾管署今(21)日公布國內新增二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為本國籍50多歲同住家人,居住於金門縣,10月初曾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一返回金門就陸續出現發燒、關節痛、紅疹等症狀,就醫採檢後確診。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提醒,中國自七月爆發屈公病疫情以來,迄今已累計破二萬例,光上週就有二千多例,民眾若前往廣東務必要防蚊。
疾管署疫調顯示,二名確診者是於今年10月初至中國廣東省潮州市旅遊,10月7日返回金門,10月9日起陸續出現發燒、關節痛、紅疹等症狀,於10月14日至醫院就診,經採檢送驗後確診。
曾淑慧表示,衛生單位調查發現,個案潛伏期間具中國廣東省旅遊史,研判為中國境外移入個案。兩人在病毒血症期間主要活動地為其住處,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住處進行病媒蚊密度調查及化學防治等防治工作,同時加強附近居民健康監測,並請當地醫療院所提高通報警覺。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說,這兩人是在發病後三至六天到院就醫,其中僅一人有糖尿病史,目前已過可傳染期間,兩人的症狀均已痊癒。但仍將持續監測至11月6日。
前往中國要小心!曾淑慧說,中國目前屈公病疫情集中在廣州、佛山等城市,民眾如果有到流行地區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疾管署也會因應國際疫情,加強監測,同時針對來自疫區的疑似個案進行採檢,以期把傳播風險降到最低。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10月20日,國內累計28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16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7例、中國廣東省3例、斯里蘭卡及孟加拉各1例;目前境外移入病例數仍為近6年同期最高。
疾管署說,屈公病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為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可傳染期),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症狀持續3至7天。新生兒、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是感染屈公病後易併發重症之高風險族群。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降噪耳機」長戴藏危機! 聽覺過度補償「耳鳴、頭暈、損聽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新健康新聞
-
屈公病確診病例金門現蹤 境外移入出國旅遊務必落實防蚊措施
(2 小時前) -
埔基醫院美門口物理治療所 導入數據導向智能復健機器人系統
(4 小時前) -
微量抽血5分鐘即可知道檢查結果 鼻噴式流感疫苗使接種疫苗更友善
(5 小時前) -
加熱菸違規標示遭令回收 查獲違法產品最高罰500萬元
(7 小時前) -
「小便有泡泡」、「蛋白尿」是腎臟病? 醫:需正確判斷且追蹤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