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約200萬人患憂鬱症! 專家曝「6大誤解」:愛笑並不是憂鬱的反面
[周刊王CTWANT]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造成人類失能的3大疾病為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而台灣衛福部統計,台灣人憂鬱症盛行率為8.9%,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憂鬱症絕不是矯情、多愁善感,而是一種需要治療的疾病,健康管理平台《百度健康》就整理了憂鬱症的6大誤解,當人們正確地認識這個病症,才能適時為他們提供幫助。
誤解1:「憂鬱症?我身邊很少聽到啊」
憂鬱症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有5%的成年人患有憂鬱症,而且受其影響的女性比男性更多,這代表著憂鬱症並不少見,更可能就在自己的身邊。然而,由於「病恥感」和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憂鬱症普遍未被正確地診斷和治療。
許多患者因憂鬱症引起的胃痛、頭痛等症狀就診,無法得到明確的憂鬱診斷,自然也無法獲得針對憂鬱的治療。
誤解2:「憂鬱症不就是心情一直低落?」
憂鬱症絕非矯情,它是一種疾病,憂鬱不僅會引起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和疲勞感,還可能出現非器質性身體疼痛,例如頭頸部鈍痛、胸悶氣短、臉部疼痛、慢性腰背酸痛等等症狀。
「心中的憂鬱就像隻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對憂鬱症這樣形容。許多憂鬱症患者都有自殘和自殺企圖,甚至因此失去生命,而憂鬱症更是引起患者殘疾和死亡的「殺手」,不容輕視。
誤解3:「他/她那麼愛笑,怎麼會是憂鬱症呢?」
事實上,愛笑並不是憂鬱症的反面。「微笑型憂鬱症」和普通的憂鬱相比,更難以被人察覺,這類「微笑型憂鬱」的患者,他們內心深處感受不到真正的快樂和喜悅,但在社會互動中依然保持禮貌性的微笑。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看起來時時刻刻心情都非常好,其實內心很孤獨,一個人常常感到悲傷、空虛和無望。「愛笑」的他們同樣需要關心和幫助。
誤解4:「隱性憂鬱?憂鬱還會隱形?」
「隱性憂鬱症」的患者沒有明顯的憂鬱症核心症狀,他們表面若無其事,內心卻早已「風起雲湧」,例如常懷疑自己得病、注意力不集中、思維緩慢等。除了情緒症狀外,他們更容易被身體症狀困擾,像是睡眠障礙、腸胃不適、呼吸困難、頭暈、心慌、疲倦、全身無力、全身痠痛等不適,但是去醫院做各種檢查卻沒有什麼異常。
誤解5:「為什麼不能樂觀一點呢?要學會自救!」
憂鬱症不能只靠「樂觀」克服,因為它改變的不僅是情緒,更可能是大腦結構。有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的「前額葉皮質」與健康人相比大大減少,而「前額葉皮質」與情緒產生、認知、訊息處理和記憶等大腦功能密不可分。
因此,「前額葉皮質」一旦減少,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影響的不僅是情緒,人的食慾和處理看待事情的能力也可能改變,「人如何僅靠意念,就反抗這些實質的改變,完成自救呢?」
誤解6:「憂鬱了看醫生,不就是陪聊天?」
憂鬱並不是無藥可治的絕症,如果懷疑憂鬱,請一定要就醫。專業的心理治療絕不僅僅是「陪伴聊天」,而是發現、確診、治癒疾病的治療技術之一,根據疾病程度,醫生也可能開立藥物。
目前針對憂鬱症開發的藥物中,大多數的原理都是改變腦部相關神經傳導物質的含量及活性,以此維持腦部情緒相關腦區的正常活動,是能夠真正幫助改善疾病的。有研究發現,雖然長期憂鬱中,大腦會產生結構性變化,但在接受治療後,這些大腦變化是可以恢復和逆轉的。
很多人覺得憂鬱症是對世界失去興趣,其實這只是一方面,它的可怕之處是讓人產生對死亡的嚮往,覺得死亡是件美好的事情,並且思考並不受大腦控制,所以很多憂鬱症都會不斷想逃離,不斷嘗試死亡。
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以嘗試這樣做
1、向對方表示你想給予幫助,主動傾聽他們的想法,不隨意做出判斷。
2、學習憂鬱症的相關知識,關注他們病情的動態,必要時陪伴他們尋找專業醫師的協助。
3、當他們需要服用藥物治療時,請務必耐心,一般需要幾個星期,病情才會有所改善。
4、鼓勵他們參與運動和社會活動,恢復規律的飲食和睡眠模式,若發現他們有自殘或自殺傾向,請隨時陪伴他們,避免他們接觸尖銳器具,並及時與專業人員聯繫以便取得幫助。
◎勇敢求救並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願意傾聽,請撥打1995
◎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單身人口比例攀升! 研究揭3人格特質最易孤老終身
(5 小時前) -
輔導會主委嚴德發視導並慰問住院榮民 肯定嘉榮醫療團隊
(6 小時前) -
罕見疾病雷特氏症-雷媽的生活點滴與心路歷程
(7 小時前) -
近5成洗腎病人因「這1病」所致! 醫呼籲:定期篩檢、追蹤是關鍵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