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染性病」原因是不安全性行為? 國教盟質疑疾管署模糊焦點
[周刊王CTWANT] 青少年性病低齡化,2012年至2024年間,青少年淋病病例數在10至19歲群體中呈現6至7倍的暴增,青少女梅毒病例在10年間增長了53倍。疾管署對此解釋主要原因是「不安全性行為」,推測與「性觀念開放」「性行為年齡層下降」及「交友軟體聯繫」有關。
國教行動聯盟(國教盟)則質疑疾管署模糊焦點,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疾管署聲稱性病暴增的主要原因是「不安全性行為」,根據2024年最新性病數據揭示,10-14歲女性的淋病病例數自2018年的7例增至2023年的41例,增幅近5倍,10-14歲最低年齡段為10歲(國小三年級),這是否意味該年齡層已涉及不安全性行為?
王瀚陽說,根據刑法第227條,任何人不得與16歲以下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或猥褻行為,即使是自願也屬違法。疾管署是否已針對性病通報數據進行分析,並向家長、學校或教育主管機關發出警示,以預防性病傳播與兒少受害?
另外,疾管署於2024年7月的報導中以13至18歲為統計年齡段,但實際數據庫應為10-14歲與15-19歲,是否有意忽略10-14歲年齡段中女性病例數暴增的事實?
另外,疾管署將青少年性病病例數上升歸因於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計畫的篩檢,但根據疾管署的臺灣愛滋病毒暴露前預防性投藥使用指引中PrEP篩檢主要針對年滿18歲或體重大於35公斤高風險族群,如HIV感染者之性伴侶(HIV檢驗陰性者)、性工作者、男男性行為者、多重性伴侶者,與青少年甚至10-14歲少女群體的性病病例暴增關聯性相當有限。
國教盟質疑,PrEP計畫的篩檢程序是否能單獨解釋10-14歲與15-19歲青少年淋病與梅毒病例的暴增?疾管署是否忽略了對女性低齡群體性病防治的政策設計?是否應針對女性青少年病例的快速增長,制定更具針對性的防治計畫?
疾管署聲稱與地方政府、醫療院所合作推動防治措施,但根據國教盟掌握的資料,自2020年以來青少年性健康資源持續削減:衛福部青少年性健康促進服務計畫於2023年12月停止。國教盟質疑,若性教育資源不足,且專業師資配置不足,疾管署如何確保政策的執行效果?疾管署是否應公開現有政策的成效檢討,並提出具體的資源復原計畫?
王瀚陽表示,衛福部應全面公開性病數據,包括不同年齡段與性別的詳細分析,避免模糊處理,協助家長與教育主管機關全面掌握現狀。強化對女性低齡群體的篩檢與教育,確保防治資源投放到高風險區域。
同事建議公佈、恢復並加強性教育資源,王瀚陽說,衛福部與教育部具體公佈現有的性教育為何?應恢復過去已停止的青少年性教育計畫進而加強,並結合家庭教育與校園篩檢,設計具文化適應性的性病防治課程。
國教盟強調,青少年性病問題的解決需要誠實面對數據與現實,以多方協作推動有效政策。唯有透過透明、科學與有責任感的方式,才能真正保障青少年性健康,為下一代構建更安全的成長環境。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屏科大尾牙驚傳食物中毒!33人腸胃不適 4人腹瀉就醫1人住院監測中
(6 小時前) -
饗饗案驗出「仙人掌桿菌」!醫解析症狀、感染途徑 「這類食品」最常有
(7 小時前) -
釋憲後首位伏法死囚黃麟凱器官捐贈遭拒絕 衛福部回應
(7 小時前) -
預防骨質疏鬆,咚茲咚茲動起來!
(8 小時前) -
讓糖果、糕點呈鮮紅色!美發現「1色素」恐致癌 下令2028年全面下架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