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新冠後遺症!認知能力恐衰退20歲 流感再中標「死亡風險倍增」

[周刊王CTWANT] 去(2024)年底國內外疫情升溫,台灣與鄰近國家日本、韓國患者人數皆創下數年來新高,使得民眾開始意識到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醫師指出,國外研究發現,有14%的患者可能同時感染流感及新冠病毒,而這類患者在住加護病房、插管等重症及死亡的風險將倍增,甚至可能讓認知能力衰退20歲。
此外,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在兩疾病重症死亡病例中發現,幾乎全是沒有接種最新疫苗者,顯示疫苗的施打與流感、新冠併發重症死亡風險呈高度相關。
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邱南昌醫師呼籲,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都是能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風險,面對經常共同或接續流行的流感及新冠病毒,兩種疫苗對人們的健康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然而,台灣新冠疫苗施打率卻遠低於英、美、韓等已開發國家,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甚至僅有17.2%,人們似乎已認為感染新冠病毒不再嚴重。不過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對於長者與慢性病患者仍構成嚴峻威脅,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曹玉婷醫師指出,慢性病患者感染新冠後重症的風險遠高於一般人,且當患者同時罹患的慢性病種類越多,死亡風險就越高。
尤其新冠病毒對年長者的健康衝擊更要注意,曹玉婷醫師分享,門診就有一位70歲的伯伯平常都有定時回診看高血壓、糖尿病,慢性疾病控制良好,且社交活動活躍。但輕忽疫情而一直沒有接種新冠疫苗。
結果伯伯在染疫後,起初發燒、喉嚨痛的症狀讓他以為只是一般小感冒,想不到在短短幾天時間,症狀突然加劇出現胸痛、呼吸困難,直接送往急診搶救,並在當時確診為肺炎,甚至需要轉進加護病房靠插管保命,幸好最後痊癒出院。但在後續門診追蹤時,伯伯表示體力變得比染疫前更差、容易感到疲累,無法照常參與社交活動。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休息調養,才漸漸恢復元氣,伯伯也說「自己真的嚇到了」,等到身體狀況穩定後,馬上補打最新的新冠疫苗,以免未來再次染疫突發重症,威脅生命安全。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醫師強調,新冠病毒對人體的影響並不僅限於肺部,而是對全身器官的損害,且新冠病毒的長期影響比流感、RSV等呼吸道疾病更為嚴重。
根據國外研究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可能讓心肌炎、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高,甚至對認知功能造成全面性損害,相當於讓認知能力在一年半內衰退20歲,呼籲民眾別輕忽新冠病毒的潛在威脅,病毒的感染往往發生在不經意的時刻,即使不外出也難以避免家人將病毒帶回家,因此建議6個月以上全民都應該接種新冠疫苗,尤其長輩及慢性病患者更應儘早完成接種。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山東7旬嬤每天玩手機到凌晨 一驗竟近視2300度…醫吐實情:非常罕見
(3 小時前) -
「這2族群」性病案例快速增加! 醫告訴你為何性病找上你
(3 小時前) -
「電子血栓」找上年輕人!22歲青年連日熬夜打電動 左下肢取出半米長血栓
(3 小時前) -
雙膝距離大是「O型腿還是X型腿」? 醫告訴你兒童腿型矯正黃金期
(4 小時前) -
春天肝火旺盛長青春痘? 西醫用科學證據教你正確肌膚照護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