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4°
( 15° / 14° )
氣象
2025-03-26 | 周刊王

嘉義市議員李奕德43歲肝癌驟逝 疑感染B、C肝炎惡化所致

嘉義市議員李奕德43歲肝癌驟逝 疑感染B、C肝炎惡化所致
嘉義市議員李奕德(左)今天上午因肝癌病逝,李父感嘆兒子隱忍病情,導致發現病情為時已晚。(圖/翻攝FB/李奕德)

[周刊王CTWANT] 嘉義市議會無黨籍議員李奕德今上午因肝癌病逝,得年43歲,父親李漢仁證實兒子病逝,他表示兒子隱忍病痛,發現為時已晚,住院1個多月後,昨晚於加護病房急救,今天上午不治。

根據衛福部112年死因統計,肝癌位居主要癌症死因第2位,且每年約有1萬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其中演變成晚期肝癌後,若已侵犯肝內血管或遠端轉移,恐提高治療難度。

衛福部屏東醫院院長王森稔醫師受訪指出,B、C型肝炎病毒是常見的肝癌危險因子。B型肝炎帶原者若持續處於肝炎狀態,就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發生率,至於感染C型肝炎者也有半數以上也會演變為慢性肝炎。

王森稔醫師解釋,肝癌有所謂「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關鍵在於肝臟因疾病關係產生慢性肝炎,然而肝臟是唯一能自我修復的器官,但不斷修復的反應就會形成肝纖維化,持續進展惡化為肝硬化,若不介入治療,就會提高罹患肝癌風險。

事實上,包括酗酒、食用含黃麴毒素食物、中藥材等都可能埋下罹患肝癌的危險因子,其中隨著飲食習慣改變,長期攝取高熱量食物容易造成肝臟脂肪堆積,產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也逐漸成為常見的肝癌致病因子。

王森稔醫師呼籲,預防勝於治療,民眾應定期接受身體檢查,若發現為B、C型肝炎帶原者也不用過於緊張,透過口服藥物都能降低病毒量,另外,日常飲食也應少吃花生製品,且避免食用過期食物、不明藥物等,才能減少肝臟負擔,降低肝癌的發生率。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