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正妹沒來月經…超音波揭「盆腔內無子宮」 真相讓她嚇懵了

[周刊王CTWANT] 明明外表是個漂亮女孩,萬萬沒想到竟被查出本質是男孩!這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就發生在大陸17歲「少年」小林(化名)身上。「醫生,我是不是…不算真正的女孩?」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診室裡,在家人陪同下前來就診的小林僅僅捏著檢查單,低著頭,聲音顫抖。
《福建衛生報》報導,小林從小就是父母捧在手心長大的小公主,喜歡長髮、美甲,從外表上看和其他花季少女沒什麽兩樣,長髮飄飄、面容白皙,乳房也發育良好。只是進入青春期後,小林的月經卻遲遲沒來,為此她輾轉多家醫院就診,從兒科看到婦科,幾年時間過去了,卻一直沒能找到好的解決方案。
直到前不久,彩色超音波報告單上顯示的「盆腔內未探及子宮及卵巢」和檢驗報告單的染色體提示「46,XY」,如同一記重錘砸碎了小林的少女夢,因為染色體46XY是正常男性的染色體核型。為了尋求幫助,小林和家人找到了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男科與性醫學科,經過進一步完善檢查,小林被確診為性發育疾病(DSD)、男性假兩性畸形(46,XYDSD)。
醫生說明,性發育疾病(DSD)是指染色體的、性腺的、解剖的性發育表現不典型的一組先天性疾病,分為「性染色體DSD」、「46,XY DSD」、「46,XX DSD」3大類。醫生進一步解釋,胚胎的遺傳性別雖在受精時就已確定,但直至胚胎第7周,生殖腺才能分辨出性別,至第12周才能分辨出外生殖器性別。決定性別的關鍵是Y染色體短臂上的性別決定區基因。一旦這場生命交響出現錯音,便催生了DSD。
小林屬於「46,XY DSD」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綜合症。這類型的患者沒有男性外生殖器外觀,雖有睪丸,但對雄激素沒有反應,幾乎不會出現男性發育的特徵;如通過手術摘除睪丸按女性撫養,成年後則可能出現骨質疏鬆的風險,以及會因為沒有子宮,進而造成作為女性的一系列心理問題。
醫生向小林及其家屬系統地闡釋了疾病的發病機制、遠期風險與治療路徑,特別強調了生物性別與社會性別的統一性,在DSD診療中的核心地位。最終,小林決定繼續做女性。
對於選擇作為女性的患者,在青春期結束前一般會保留睪丸,因為青春期睪丸會分泌大量的雄激素,有助於患者的骨骼成熟,且由於身體對雄激素的完全不敏感,雄激素在體內可以轉化為雌激素,以促進乳房的自然發育和女性的體形,這有利於提高作為女性的自尊。
當青春期後,像小林這樣的患者,睪丸已完成其主要功能,並且有發生腫瘤的風險,會考慮切除睪丸。如今,小林已經17歲了,乳房和骨骼發育基本完成,雙側隱睪切除成為必要選擇。最終,團隊按女性撫養的方案對小林開展手術治療,並進行了雙側隱睪切除術。
從小林入住男科與性醫學科病房以來,醫護團隊立即啟動多維度照護,像是獨立病房構建隱私屏障,採用敘事醫學的方法來疏導焦慮,在術前談話時,將專業術語轉化為溫暖對話緩解了小林緊張不安的情緒。出院時,小林已褪去了入院時的焦慮,眼神中多了幾分堅定說,「謝謝你們沒有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幫助了我,讓我覺得自己並不孤單。」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江蕙二姐攜手全聯福利中心「益」起助力「愛」照護
(11 小時前) -
彰化榮家推動中醫床邊診療 讓行動不便住民也能安心就醫
(11 小時前) -
長者健身逆轉人生 跑出健康新未來
(11 小時前) -
卵巢癌治療後「腸皮瘻管」反覆發作! 中西醫聯手助擺脫困擾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