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1歲童染腸病毒「併發重症6天亡」 疾管署:今年首例克沙奇病毒B5奪命

[周刊王CTWANT] 南部1歲多男童,3月上旬出現發燒及呼吸道症狀,2天後開始有抽搐、意識不清等症狀,至急診就醫診斷為急性腦炎,收住兒科加護病房治療,後續因為腦炎病況快速變化,於發病第6天不幸死亡。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日指出,該個案經檢驗審查,確定為今年首例克沙奇病毒B5感染併發重症,也是繼2015年來,感染此病毒株後最新1例死亡個案。
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整體腸病毒疫情處低點,其中0至2歲嬰幼兒腸病毒就診人次處低點未上升,但今年2月至3月持續有嬰幼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已累計4例,為5年同期新高,須嚴密監測疫情變化並提高警覺。另外,近4周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16型為多,其次為伊科病毒11型及克沙奇A6型,與其他多型別腸病毒。
疾管署表示,今年累計4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中,含3例死亡,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3例及克沙奇B5型1例,包括2例為出生未滿1個月新生兒,重症病例數高於2021年至2024年同期,介於0至2例;2021年至2024年累計重症病例分別為0、3、11、12例,其中個案感染年齡未滿1歲幼童分別為0、1、4、8例,籲請民眾留意新生兒及幼童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疾管署指出,腸病毒的傳染力強,尤以家庭、人與人互動頻繁的場所最容易傳播,感染腸病毒幼童應在家休息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防範交叉感染。隨著清明節假期將至,民眾出遊交流機會增加,容易造成疾病傳播,提醒家長及教托育人員特別留意幼兒健康情形及衛生習慣,注意居家及教托環境通風及定時清潔消毒,並教導幼童出入安親班、托兒所、室內兒童樂園等與人互動頻繁的場所、返家或進食前,皆須確實以「濕、搓、沖、捧、擦」5步驟以肥皂正確勤洗手,落實生病應在家休息,以確保自身、同學及周遭親友的健康。
疾管署呼籲,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的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盡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日本銀髮竊盜現象激增! 台灣犯罪心理學家揭開「高齡者的心理困境」
(12 小時前) -
葉欣眉自爆「直腸類癌」!神經內分泌瘤悄然長大 10徵兆快看醫生
(13 小時前) -
腹部肥胖、慢性痠痛找上身!醫揭「減少內臟脂肪」關鍵: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
(13 小時前) -
掃墓祭祖被煙霧嗆到 浙江翁就醫檢查…見結果驚吐:多虧老祖宗救命
(14 小時前) -
白袍高血壓需要治療嗎?專家解答 6大要點避免血壓誤差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