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5° / 19° )
氣象
2025-04-28 | 周刊王

專家示警別煮「2食材」免傷鍋體 食藥署分享不沾鍋4大重點

專家示警別煮「2食材」免傷鍋體 食藥署分享不沾鍋4大重點
(示意圖/pixabay)

[周刊王CTWANT] 在如今的現代社會,由於方便、好用、易清潔的特性,不沾鍋可以說是家家戶戶必備的鍋具。但網路上也多有不沾鍋的相關傳聞,食藥署過去也曾出面解釋。而如今,海洋大學副教授陳泰源也提醒,使用不沾鍋時,應避免烹煮帶骨頭、帶硬殼的食材,免得烹煮過程中傷害到鍋體。

先前網路曾經傳聞「不沾鍋有毒」,食藥署也曾於2023年3月發文釋疑,當中表示不沾鍋鍋內塗有一層聚四氟乙烯(PTFE) 的塗料,俗稱「鐵氟龍(Teflon)」,具有耐高低溫(-190~260℃ )、耐蝕性( 抗酸抗鹼) 等性能。此不沾塗料之特點為烹調時使用油量較少且食物不易沾黏附著,鍋具較易清洗。

但文章中也提到,不沾鍋的塗料中含有全氟辛酸(PFOA),此物質加熱至327℃時,溶出機率增加。全氟辛酸(PFOA) 可能造成肝臟損傷、影響內分泌系統,目前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 列為第2B 類可能致癌物質,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且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有限。

食藥署當時也提醒民眾兩項要點,分別是購買食品容器具或包裝時,應注意產品標示內容,依所標示材質之特性正確使用。如果不沾鍋表面出現刮傷、受損、甚至裂痕等情形,應更換新品。

其次是使用不沾鍋時,建議避免過度用力使用鍋具剷刮表面及烹調帶硬殼海鮮或帶堅硬骨頭的食材,也須避免長時間高溫烹煮、甚至在無油無水狀態下空燒鍋具,使用後亦建議避免過度用力以鋼刷刷洗,減少因刮傷、磨損、異常高溫而增加食品容器具之溶出風險。一旦發現鍋面刮傷或損傷,就應避免使用並更換。

而根據媒體報導指出,海洋大學副教授陳泰源也提到,使用不沾鍋時要盡量避免刮傷鍋面,甚至也要避免高溫空燒來保護鍋面,如果鍋面出現受損時,就要即時更換鍋子。

除此之外,陳泰源也提醒民眾,為了保護鍋面,避免不沾鍋出現沾黏的現象,烹煮時應避免使用金屬鍋鏟,同時也要避免烹煮帶有硬骨、硬殼的食材。

而食藥署也曾於2024年3月時發文表示,不沾鍋的原理是在鍋具外層淋膜塗層,常見的塗層種類包含合成樹脂(如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陶瓷(如二氧化鈦)或鈦金屬等。PTFE材質是一種對冷、熱及化學穩定之高分子材料,不沾性質較佳;陶瓷塗層特性是硬度較高、不易刮傷但不沾性能也相對較差;鈦金屬塗層則是以輕盈、導熱快為其優點。

在使用不沾鍋時,食藥署也提醒民眾4大注意事項:

  • 詳細閱讀:應仔細閱讀說明書中的內容,並依產品說明正確使用。
  • 澈底洗淨:鍋具製作過程中可能殘留油污或髒污,首次使用前及每次使用後應使用中性清潔劑搭配軟質海綿清洗乾淨。
  • 避免空燒:不沾鍋需要特別注意避免高溫空燒。
  • 定期汰換:如表面有凹陷、瑕疵或塗層破損應更換新品。
  •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