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10-09 | 周刊王

癌症不是偶然!醫示警:生活壞習慣為癌細胞「邪惡聚會」提供空間

癌症不是偶然!醫示警:生活壞習慣為癌細胞「邪惡聚會」提供空間
不是只有抽菸喝酒才會罹癌!(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周刊王CTWANT] 不是只有抽菸喝酒才會罹癌!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長期生活壓力、作息混亂、環境污染與情緒焦慮累積都會成為癌細胞「邪惡聚會」的開會空間,尤其細胞在壓力下會形成凝聚體暫停運作,本意自我保護,但長期存在卻會助長癌細胞生長。他強調均衡飲食、抗氧化食物、穩定血糖與充足睡眠,都是幫助細胞恢復正常節奏、防癌的關鍵,生活習慣本身即是最好的精準醫學。

張家銘醫師今(9日)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如何找出日常生活避開癌化的關鍵路徑。他解釋,肺癌並非僅與抽菸或喝酒有關,而是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密切連結。許多看似沒有風險因子的個案,其實正逐漸增加,這也提醒人們肺癌的形成遠比想像中複雜。

文章中,張家銘醫師引用了2025年發表在《Cell Death Discovery》的1項研究,指出生物分子凝聚體(biomolecular condensates)是細胞內的一種「臨時開會空間」。當身體面臨壓力時,蛋白質和核酸會聚集在一起,協商如何應對、節能或自我保護。這原本是細胞的自我防衛機制,但如果壓力長期存在,例如長時間加班、生活作息混亂、環境污染或情緒焦慮,這些「開會」就可能無限延長,最終成為癌細胞的避難所,協助它躲避藥物與免疫系統。

他比喻,細胞雖然每天承受各種壓力,如睡眠不足、飲食不均、空氣污染、過量糖分或深夜滑手機,但它們不會喊累。這些壓力會促使細胞內形成「壓力顆粒」(stress granules),讓細胞暫時進入省能模式。原本短暫的休息,如果延長過久,就成了癌細胞滋生與抗藥的溫床。張醫師強調,調整生活節奏並非空洞口號,而是細胞真正需要的救援行動;每天給身體一些「空白時間」,才能讓細胞恢復正常節奏。

在飲食方面,張家銘醫師指出抗氧化食物對防癌的重要性。凝聚體的形成與氧化壓力密切相關,自由基過多會導致蛋白質變形並互相糾纏,而芭樂、藍莓、綠花椰菜、薑黃、綠茶等天然抗氧化食物則能中和自由基,幫助細胞恢復平衡。尤其在台灣,空氣污染和吸菸暴露普遍,使得這些食物成為日常必要品。他也提醒,其實無需昂貴保健品,只要每天增加蔬果攝取和喝1杯綠茶,長期下來身體就會受益。

張家銘醫師還談到血糖管理的重要性,指出癌細胞會利用穀胺酸代謝(glutamine metabolism)來穩定凝聚體,從而在惡劣環境中持續生長。血糖或胺基酸過多會讓凝聚體更穩定,反而加強癌細胞生存。因此,他建議三餐均衡,避免忽餓忽飽或以甜食補充壓力,多吃蛋白質和蔬菜、少吃精緻糖,讓代謝回到正常節奏。

睡眠則被他形容為細胞最重要的「下班時間」。深層睡眠期間,細胞的自噬(autophagy)機制會啟動,清除老舊蛋白與異常凝聚體。長期熬夜則會破壞這個修復系統,使細胞垃圾堆積,甚至影響細胞核運作。因此,每天準時睡覺、關燈、少滑手機,比許多保健品更直接地降低癌症風險。

張家銘最後也總結,癌症不是突如其來的事件,而是長期壓力、發炎和代謝混亂的結果。細胞一直在努力修復,但環境阻礙了它的喘息。他認為,醫學的最前線其實就在生活中:每一次好好睡覺、每一口真實食物、每一次深呼吸,都是幫助細胞重新調整的行動,「癌症的故事,其實從我們怎麼過生活就開始改寫。」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