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3° / 30° )
氣象
2025-07-04 | ENews新聞網

心碎症候群年輕化!19歲男車禍後「心臟變章魚壺」 醫揭1因素恐致死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簡韶甫


心碎症候群,又稱壓力性心肌症或章魚壺心肌症,是一種由生理或心理壓力引發的短暫性心肌病變。這種病症的名稱源自其心臟收縮模式,類似於日本人用來捕捉章魚的章魚壺。儘管過去被認為預後良好,但近期研究顯示,約有5%的患者可能因合併心因性休克而死亡。



心碎症候群年輕化!19歲男車禍後「心臟變章魚壺」 醫揭1因素恐致死


▲ 心碎症候群年輕化!19歲男車禍後「心臟變章魚壺」 。(示意圖/資料圖庫)



19歲患者的案例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的簡韶甫醫師分享了一個案例:19歲的楊小弟因嚴重車禍住院,出現心電圖T波倒置和心臟酵素升高等類似心肌梗塞的症狀。經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其左心室呈現章魚壺心肌症的收縮模式,最終被診斷為心碎症候群。這引發了對心肌梗塞年齡是否下降的關注。



心碎症候群的特徵與危險因子


心碎症候群的臨床表現與心肌梗塞相似,患者常出現突發性胸痛,伴隨心電圖和心臟酵素的變化。此病好發於停經後的婦女,平均年齡為65至70歲。抽菸、酗酒、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焦慮和憂鬱等都是此病的危險因子。年輕女性罹患此病的比例也高於男性。



臨床表現與病理機轉


心碎症候群最常見的症狀為胸痛(75%),其次為喘(50%)和頭暈(25%),也可能出現全身無力或昏倒。病理機轉主要是由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釋放大量兒茶酚胺和正腎上腺素,這些物質的濃度比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高出三倍,進而誘發心肌細胞發炎、壞死,導致心臟衰竭和左心室收縮功能下降。



診斷與治療


診斷心碎症候群需觀察心電圖變化、心臟酵素升高,並排除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嗜鉻細胞瘤和心肌炎。心導管檢查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左心室收縮呈現章魚壺形狀等特徵也是診斷依據。


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通常在症狀發生三週內左心室功能會逐漸恢復。若症狀輕微,可能不需藥物治療;但若出現心臟衰竭症狀,則需及早介入治療。藥物治療原則類似心臟衰竭治療,使用血管擴張劑、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等。若病情嚴重,可能需考慮體外膜氧合(葉克膜)治療。



預後與復發


整體而言,心碎症候群的預後良好,95%的患者在幾週內能完全恢復,每年的復發率約為1.5%。然而,院內死亡率已從過去的1-2%上升至5%,主要發生在血壓不穩定的患者。由情緒壓力引起的心碎症候群預後較佳,而因生理壓力及內科疾病引起的預後則較差。


心碎症候群提醒我們,無論年齡大小,壓力對心臟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透過詳細診斷和個人化治療,患者能夠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更多eNews報導
快訊/台中某大學驚傳墜樓!男自行入校墜落 搶救後傷重宣告不治
26歲百萬網紅驚傳車禍!遭甩飛車外慘亡 「死亡預告成真」網嚇壞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