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2° )
氣象
2024-06-02 | 常春月刊

吃海鮮最常腸炎弧菌中毒!近3年超過百人中鏢 專家提「3方法」有效預防


吃海鮮最常腸炎弧菌中毒!近3年超過百人中鏢 專家提「3方法」有效預防

台灣食品中毒案中,腸炎弧菌也相當常見,根據統計,近3年來平均每年發生12起,至少有上百人中毒!食藥署提醒民眾,腸炎弧菌容易發生在海鮮料理,且可透過菜刀、砧板、抹布或容器具等交叉污染,預防腸炎弧菌食品中毒,應遵守「清潔、加熱、冷藏」3大原則。


腸炎弧菌在這環境中繁殖快 可透過廚具交叉傳染


110年有民眾外帶新竹縣某家餐廳提供的海鮮餐點,回家用餐後卻發生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經採集人體糞便檢體及類似食品,於患者糞便檢出腸炎弧菌。111年台南市某家酒店發生食物中毒案,多名用餐者發生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症狀,經採集患者、廚工及食品檢體皆驗出腸炎弧菌。

關於國內發生腸炎弧菌中毒個案數,據食藥署統計資料顯示,110年發生11起,患者人數達217人;111年發生14起,患者人數達269人;112年發生11起,患者人數達126人。

食藥署表示,腸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主要生長於溫暖的海域,多分布於近海或出海口水域,尤其在底泥、懸浮物、浮游生物及魚貝類中,它在30℃至37℃時繁殖速度快,約15分鐘內可增加1倍的數量。而生鮮魚貝類只要帶有此菌,就可能透過菜刀、砧板、抹布或容器具等,或是手部未保持清潔而造成交叉污染,引起食品中毒。

食藥署指出,腸炎弧菌中毒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痛、發冷與發燒等,潛伏期約4至90小時,輕微者可於數天後自行痊癒,死亡率約0.1%。



吃海鮮最常腸炎弧菌中毒!近3年超過百人中鏢 專家提「3方法」有效預防

▲預防腸炎弧菌中毒,民眾可注意清潔、加熱、冷藏3大處理重點。(圖/食藥署提供)


腸炎弧菌有3大弱點 嚴守3原則防中毒


民眾要預防腸炎弧菌中毒,食藥署強調,民眾應遵守「清潔、加熱、冷藏」3大原則:


▸清潔:腸炎弧菌在淡水中不易存活,因此,生鮮魚貝類可使用大量自來水清洗去除此菌。

▸加熱:腸炎弧菌不耐熱,在60℃下加熱15分鐘即易被殺滅,故在食用前充分加熱煮熟是最好的預防方法,並儘量避免生食。

▸冷藏:腸炎弧菌對低溫敏感,在10℃以下,不但不生長且易致死,因此可用低溫冷藏抑制其繁殖。在保存上,若生鮮食品與熟食同存放冰箱中,熟食應覆蓋完整並置於上層,以免受生鮮食品的污染。


隨著天氣逐漸炎熱,食物保存不易,民眾在食安方面應多加注意,以避免發生中毒情形,食藥署也再三提醒,預防腸炎弧菌食品中毒,應遵守「清潔、加熱、冷藏」3大原則,才能在大啖海鮮之餘,吃得安心又放心。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吃完海鮮手殘留腥味怎辦? 教你「9個妙招」輕鬆去除:強效洗碗劑也管用
·吃生魚片沾芥末、蒜薑有殺菌作用?醫解答 1方式才能降低寄生蟲感染風險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