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8° )
氣象
2024-06-11 | 常春月刊

俗稱「食人菌」的A型鏈球菌感染很常見,保持警惕、即時就醫,並做好這2件事,勿過度擔心


俗稱「食人菌」的A型鏈球菌感染很常見,保持警惕、即時就醫,並做好這2件事,勿過度擔心

根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自2024年1月以來,有超過900人感染A型鏈球菌,是去年同期的2.8倍,而且高風險族群的重症死亡率達3成,這是自1999年以來的最高數字,因此專家呼籲保持警惕,這個新聞也讓不少規劃前往日本旅遊的台灣人相當擔心。

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表示,其實A型鏈球菌感染不算太少見,其容易寄生於喉嚨、生殖器黏膜、直腸和皮膚等部位,平常比較常見的是咽喉炎和局部皮膚感染,蜂窩性組織炎。

A型鏈球菌這個細菌到處都是,不用過度恐慌,也不用因此而不去日本,戴好口罩和勤洗手,就是最好的預防方式!

什麼是A型鏈球菌?

A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學名為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這種細菌會引起多種疾病,有輕微的也有嚴重的。主要感染疾病如下:

1.咽喉炎(喉嚨痛):

症狀:喉嚨痛、吞嚥困難、發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

治療: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療。


2.猩紅熱:

症狀:發燒、喉嚨痛、紅疹(通常從軀幹開始蔓延到四肢)、草莓舌頭(舌頭呈現紅色和凸起的外觀)。

治療:抗生素治療與咽喉炎類似。


3.蜂窩性組織炎:感染深層皮膚和軟組織,引起紅腫、熱痛等症狀。


4.膿痂疹:淺層皮膚感染,形成黃色結痂的紅色斑塊。


5.壞死性筋膜炎:一種嚴重的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快速擴散並破壞組織。

6.鏈球菌性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細菌毒素引起的嚴重病情,包括低血壓、多重器官衰竭。


傳播途徑

1.飛沫傳播:以咳嗽、打噴嚏等方式傳播。


2.直接接觸:接觸感染者的皮膚傷口或分泌物。


3.間接接觸:接觸被污染的物品或表面。


預防措施

1.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在咳嗽、打噴嚏後或在公共場所。


2.避免接觸感染者:避免與A型鏈球菌感染的人密切接觸,特別是在感染活躍期。


3.正確處理傷口:及時清潔和包紮皮膚傷口,避免感染。


4.及時就醫:出現感染症狀時,及時就醫並依醫師指示進行治療。


治療方法

1.抗生素:青黴素、阿莫西林、紅黴素等抗生素是治療A型鏈球菌感染的常用藥物。


2.症狀治療:如休息、補充水分、止痛藥等支持性療法,以緩解不適症狀。


A型鏈球菌感染的早期識別和治療非常重要,以避免潛在的嚴重併發症。建議在出現疑似症狀時,儘早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日本讀賣新聞: 食人菌死亡率超30%,感染人數創新高,手腳傷口盡速治療
他被蚊子叮後痛到無法走路! 醫示警「1動作」恐引蜂窩性組織炎:紅腫熱快就醫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