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4-06-21 | 常春月刊

腦血管疾病位居10大死因第4位,中風常見7種後遺症,生活無法自理影響最大,哪些患者需要復健?


腦血管疾病位居10大死因第4位,中風常見7種後遺症,生活無法自理影響最大,哪些患者需要復健?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文/李政純

衛福部於6月17日公布(2023)11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蟬聯42年居冠,腦血管疾病位居第4位,當中的中風則是銀髮族慢性失能的主因之一,近年來更有年輕化的趨勢。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約有超過7成的中風患者,會留下程度不等的後遺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有些患者甚至生活無法自理,其中以語言或表達困難以及半身癱瘓最常見,嚴重的話,甚至需要旁人協助,才能完成日常活動,因此,掌握中風後的復健恢復期非常重要。

中風多為腦部供血不足

腦中風是指腦部供氧(供血)量不足,而導致中樞神經的損害。大腦是個非常精密的組織,時時刻刻都需要血液來供應養分,當腦內缺乏氧氣與能量的時候,就會立刻當機。只要血流停止供應3~5秒左右,腦細胞就會因為缺氧而受到損傷,這時會出現眩暈、昏厥等現象,血流停止一旦超過3~5分鐘,則會出現不可逆的傷害,進而讓腦細胞死亡。

根據統計,腦中風大致可分為缺血性與出血性兩種,以缺血性為大宗,因血管長期退化或高血壓、高血脂造成阻塞,讓血液及氧氣無法供應到腦部的各個組織,但也有部分情況是因先天腦血管構造異常或血壓過高所造成的血管破裂,總之,當腦部的某一處血管受到阻塞或爆裂時,負責此區域相對應的功能就會隨之喪失,包括運動、感覺、情緒、語言等功能,也因此會導致身體出現肢體癱瘓、麻木、失語症等各種功能性的障礙。

比較嚴重的狀況,是位於腦幹組織的中風,若是影響心跳、呼吸等生命現象時,是最容易直接導致死亡。而且由於腦細胞不會再生,因此,一旦出現實質的傷害後,就會造成許多不可逆的後遺症,不僅後續復健相當辛苦,也會造成家庭沉重的負擔。

中風發作,撥打119搶救生命

撥打119消防局電話→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派遣距離案主最近的救護車,與急救人員前往施行初步急救→將患者送上救護車,持續給予照顧→急救人員與醫院急診部聯繫,告知急救者病況→到達醫院後,急診醫師立即接手進行醫療處置。

常見中風後遺症

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王柏堯指出,中風最令人害怕與擔心的是後遺症,恐造成患者及家屬身心與經濟上的壓力。根據腦中風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腦中風患者中只有1/10的人可以恢復到正常健康的狀態,4/10的人會有輕度殘障,另有4/10的人有嚴重的後遺症需人照料,其餘1/10的患者可能需要終生住院。因為每位患者腦部受損的位置都不一樣,發生的後遺症也都不同,比較常見的中風後遺症有7個:

1.昏迷:這種情況比較常發生在嚴重中風(例如腦幹或是大範圍腦中風)的患者身上,可能會昏迷不醒,但也可能隨著生理狀況逐漸穩定,意識隨之逐漸清醒。

2.半身不遂:這是腦中風最常見,也是影響範圍最大的症狀,多是因為控制運動部分的腦細胞發生障礙,經常造成半身不遂,必須靠積極復健來恢復健康。

3.感覺麻木、異常:感覺系統發生障礙,導致同一邊的手腳發生感覺麻木或是感覺異常,嚴重的話,甚至完全喪失感覺功能。

4.語言障礙:當控制語言系統的腦細胞受到損傷,就會發生語言障礙,有些患者是聽得懂,但無法表達出想法;有些患者則是聽不懂或是說不出名詞的部分,每一位患者失去的語言功能都不一樣。

5.方向感、判斷力、記憶力等異常:中風傷害到大腦皮質主導智力的部分,就會發生智力障礙,導致平時需要靠智力控制的功能喪失,甚至有可能發生失智症。

6.嘴歪眼斜:腦神經系統發生障礙而造成神經麻痺,因此,會出現嘴歪眼斜的現象。

7.大小便失禁:腦中風患者因為控制大小便的神經系統受損,就會有大小便失禁的狀況發生。

哪些患者需要復健?

王柏堯表示,並不是所有中風患者都需要復健,端看中風影響的程度,有些患者傷害程度比較輕,或是受傷位置較不嚴重,後遺症相對較少,這類患者通常休養一段時間之後,身體便會慢慢恢復,手腳可以自由活動、吞嚥也無困難,睡眠也沒有受到影響,就不需要復健。

但從臨床上觀察發現,7成左右的患者要復健,但需不需要長期復健則取決於中風位置、有無即時就醫,有沒有做後續療養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復健需求。因此,每位患者復健的時間和進度皆不同,輕微者可能復健3周,就能恢復自理能力,比較嚴重的則需半年、一年,甚至需要2、3年的時間。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中風復健愈早開始效果越好!!1原因讓很多患者中途放棄;生活自理是復健最大目的ft. 王柏堯(台北榮總復健部職能治療師)
腦中風10大高風險因子,「這7項」都可控制! 醫建議:做1事讓血管保持彈性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