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8° )
氣象
2024-08-24 | 常春月刊

醫點名「9種隱藏版含酒料理」千萬別讓小孩吃到! 紅糟肉、鳳梨苦瓜雞都入列


醫點名「9種隱藏版含酒料理」千萬別讓小孩吃到! 紅糟肉、鳳梨苦瓜雞都入列

酒精會對發育中的腦部造成不良影響早就是眾所皆知的事情了,而且兒童食用後可能會因酒精本身的作用造成情緒失控、暴力等問題。另外酒精代謝功能還沒有成熟,過量食用還可能出現低血糖、精神不振、嘔吐、頭痛,甚至有代謝性酸中毒的風險。

小孩容易吃到的9種隱藏版含酒精料理

除了大家熟知的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之外,傑登醫師在「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分享,還有很多隱藏在你我身邊,單從名稱不容易察覺的酒精料理,也要多多留意別讓孕婦和孩子接觸到!

1、提拉米蘇

一種經典的義大利甜點,通常含有咖啡利口酒或其他酒類,蛋黃和奶酪製作的奶油層與浸泡過咖啡的蛋糕層交疊而成。酒精成分通常隨著食譜而異,但一般會保留酒香味。


醫點名「9種隱藏版含酒料理」千萬別讓小孩吃到! 紅糟肉、鳳梨苦瓜雞都入列

2、紅酒燉牛肉

這是一道使用紅酒慢燉的牛肉料理。紅酒的添加可以使肉質更加嫩滑,並增添濃郁的風味。酒精在烹調過程中大部分揮發,但可能仍有少量殘留。

3、酒釀桂圓麵包

麵包中的甜餡料使用酒釀(發酵的糯米酒)來增加風味,酒釀的酒精成分較少,但仍可能含有微量酒精。

4、鳳梨苦瓜雞

台灣家常料理,苦瓜和鳳梨與雞肉搭配,米酒或紹興酒經常用來去腥提味,酒精成分雖然不明顯,但仍可能殘留。

5、紅糟肉或紅麴排骨

紅糟肉使用紅糟(由紅麴菌發酵的產物)醃製豬肉,帶有紅色和微微的酒香。紅麴排骨則使用紅麴來調味,帶有濃郁的紅色和特殊風味。


醫點名「9種隱藏版含酒料理」千萬別讓小孩吃到! 紅糟肉、鳳梨苦瓜雞都入列

6、三杯雞

這道台式料理通常用米酒、醬油和芝麻油來調味,這些調味料使得雞肉更具風味。雖然酒精會在烹調過程中部分揮發,但仍可能有少量殘留。

7、東坡肉

一道經典的中式滷肉料理,使用紹興酒作為主要調味料之一。紹興酒的添加增添了肉質的風味,酒精在烹調過程中會有所揮發,但仍可能殘留少量。


醫點名「9種隱藏版含酒料理」千萬別讓小孩吃到! 紅糟肉、鳳梨苦瓜雞都入列

8、蛤蠣湯

一種常見的海鮮湯品,製作過程中有時會添加米酒或紹興酒來提鮮。酒精成分在烹調過程中可能會有部分揮發,但仍可能含有微量。

9、酒釀桂花湯圓

甜湯中加入酒釀(發酵的糯米酒)和桂花,湯圓內餡通常使用黑芝麻或花生。酒釀的酒精成分較少,但仍可能含有微量。

這些料理和甜點在製作過程中可能會加入酒精,建議家長在為小孩選擇食物時需特別留意,點餐時可和廚師溝通,將酒改成其他調料,減少孩子接觸機會。


醫點名「9種隱藏版含酒料理」千萬別讓小孩吃到! 紅糟肉、鳳梨苦瓜雞都入列

酒精料理 常見Q&A

Q1、我知道酒精對小孩不好,但先拿去煮過把酒精通通蒸發掉不就可以了嗎?

這個想法很美好,但現實是殘酷的,已經有很多前輩們做過實驗:

1. 悶煮1小時的食物酒精殘留約25%,而超過2小時的含酒料理,仍會殘留5~10%或以上的酒精量。

2.《烹飪的科學》一書有提到,即便是直接點火在菜餚上,轟轟轟燃燒的酒精料理,當火熄滅時鍋裡的酒精還殘留2/3以上,因為當菜餚上方空氣的酒精濃度降到3%以下火焰就會熄滅,所以鍋裡的酒精會剩下很多沒燒掉。

➡所以再怎麼煮都還是有酒精被小孩吃到!

Q2、小孩曾經不小心吃到過酒精,會不會怎麼樣?

這說實在沒人知道,已經吃下去的部分我們無法預期,總之簡單一句話,就是 「以後能不碰,就盡量不要碰囉!」


醫點名「9種隱藏版含酒料理」千萬別讓小孩吃到! 紅糟肉、鳳梨苦瓜雞都入列

Q3、如果想幫食物去除腥味,不能用酒的話怎麼辦?

生活中還有很多食材可以幫忙去腥的:

1.醋:醋具有很強的去味作用,例如白醋、蘋果醋等。

2.檸檬汁:檸檬汁除了可以中和一些腥味,同時也能為食物增添一些維生素C等營養素。

3.薑:有獨特的香味,能夠中和腥臭味,可將薑切片或切絲加入料理中。

4.洋蔥&5.大蒜:這兩種蔬菜都有強烈的香味,可以掩蓋或中和腥味,但也有些人不喜歡這些味道。

6.香草:如香菜、羅勒、迷迭香等,可以改善食物的風味。

7.茶葉:例如烏龍茶和綠茶,有助於去除腥味,可用茶水浸泡或加入料理中。

8.肉桂:肉桂有一種溫暖的香氣,可以中和腥臭味。

9.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質可以結合一些腥味分子,可加入湯裡或燉煮。

10. 鹽:鹽可以掩蓋腥味,但使用時要小心,以免食物變得太鹹也增加腎臟負擔喔。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這7種蔬菜」吃多了會致癌?醫解答真相 教你食用1招保命降風險
·醫示警「這9種藥」都會和酒精產生交互作用! 最少要等「O小時」才能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