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種飲料」年奪33萬人命! 專家警告:少喝一口都是保命
慢性病是國人的主要死因之一,其中,糖尿病更在慢性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據衛生福利部國進健康署2019年到2023年的調查,20歲以上的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2.8%,明顯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減糖飲食也變得至關重要,近日《CNN》報導指出,含糖飲料每年造成大量人的死亡,屬於現代人的健康危機。
超過33萬人死於含糖飲料 年輕男性最容易被影響
期刊《Nature Medicine》於1月13日發表了一篇研究,分析了全球範圍內的含糖飲料消費數據,以及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盛行率,該研究的作者是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食品藥物研究所主任達瑞許·穆扎法瑞安(Dariush Mozaffarian),她分析,「含糖飲料每年導致超過33萬人死於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此問題在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地區更為嚴重,上述地區擁有最多因為攝取過多含糖飲料所導致的心血管疾病的案例,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則是出現最多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穆扎法瑞安如此補充。
美國糖尿病協會營養與健康中心資深經理托比.史密斯(Toby Smithson)表示,最容易受到含糖飲料,影響健康的族群,主要是生活在都市裡,並且擁有較高教育程度的年輕男性。
液態糖對身體危害最大 要穩定血糖應攝取固態糖
空熱量(empty calories)食物指的是那些沒有營養價值的熱量來源,空熱量能更快速地提升血液中的血糖,史密斯補充。瑞典隆德大學(Lund University)的營養流行病學博士生蘇珊娜·揚茲(Suzanne Janzi)解釋,液態形式的糖比固態形式的糖更具有危害性。過去,她曾在《CNN》的訪問中指出,液態糖因為不需要分解過程,所以在消化系統中,會以更快的方式被吸收。
「由固態形式的糖所製成的食物,大多時候會同時含有纖維、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揚茲分析道,這些營養素會讓消化的時間被拉長,如此,糖份進入血液的時間也會較為趨緩,並且,這類型的食物中的蛋白質、纖維與脂肪可以提供更長時間的飽足感,相比之下,液態糖往往無法提供飽足感,最終可能導致食慾失調、攝取過多熱量。
甜味劑是否為解答? 專家:並非長久之計
穆扎法瑞安指出,目前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無論是天然或是人工的低卡甜味劑,對身體來說都是有傷害的,雖然但糖尿病患者來說,適量的使用甜味劑確實可以在滿足他們需求的同時,達到糖份控制的效果,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穆扎法瑞安建議,若考量到健康,最後還是應該完全轉向不含糖的飲品,例如:氣泡水、無糖茶、咖啡、水。而史密森也同意她的說法,並表示水分攝取,對管理血壓、血糖、體溫都很重要,若喝不習慣純水,可以加入檸檬或是萊姆片來增加味道,或是選擇不加糖的氣泡水。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大吃大喝後,研究證實:飯後喝「這1杯飲料」對血管大有幫助! 超意想不到
·「1飲料」補水效果和白開水一樣好!研究認證 很多人每天必喝1杯
最新健康新聞
-
-
青壯族3大NG行為,恐有肌少症「危肌」!2招養肌、5+1評量肌少症風險
(30 分鐘前) -
今年本土首例!北部少年確診傷寒 曾與家人至漁港用餐
(38 分鐘前) -
流感只再燒二週?三因素成變數 增購10萬劑疫苗「打不完就銷毀」
(40 分鐘前) -
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 早產女嬰惡化敗血症「連腦脊髓液都驗到」
(5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