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4°
( 14° / 13° )
氣象
2025-04-02 | 常春月刊

高齡91歲婦人突感胸痛、呼吸困難,驚見1腫瘤破裂,緊急救回一命


高齡91歲婦人突感胸痛、呼吸困難,驚見1腫瘤破裂,緊急救回一命

91歲的陳女士平時患有高血壓,近期因氣溫變化劇烈,導致血壓波動不穩。日前她突感胸痛並出現呼吸困難,緊急送往急診發現縱膈腔擴大,且左側肋膜有大量積液。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確認為直徑約6公分的胸主動脈瘤破裂並合併血胸,在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後化解危機。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宋鎮宇指出,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連接心臟並負責將血液輸送至全身。所謂的「主動脈瘤」並非腫瘤,而是主動脈出現異常膨大,常見於胸部或腹部,正常主動脈直徑約3公分,若擴大至超過1.5倍,即被視為主動脈瘤。

早期無明顯症狀難察覺

這類疾病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又因主動脈位於體腔深處,不易透過觸診發現,通常是透過X光、腹部或心臟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一旦主動脈瘤破裂,可能引發劇烈胸腹痛、休克等症狀,情況危急,堪稱「體內的隱形不定時炸彈」。

高血壓是導致主動脈瘤形成及惡化的主要危險因子。宋鎮宇指出,主動脈瘤就像一顆氣球,一旦膨脹就無法回復原狀,破裂風險隨之提高。統計顯示,每十萬人中約有7人罹患主動脈瘤,其中近八成為65歲以上長者,男性的發生率也高於女性,若經診斷確認,務必接受適當治療,否則一旦破裂或剝離,死亡率高達九成以上。

高血壓是主要危險因子

目前的治療方式中,大部分胸主動脈瘤與腹主動脈瘤可透過微創的主動脈支架手術處理。醫師會從鼠蹊部進行3至5公分的小切口,穿刺股動脈導入支架,將人工血管置於動脈瘤處,幫助血液正常通過,減少破裂風險。此手術成功率高達九成,對年長者或有心肺疾病患者尤為適合,術後恢復快、併發症風險也較低。

但若病患為升主動脈瘤或涉及心臟冠狀動脈與腦部頸動脈的複雜性主動脈弓瘤,則仍需以傳統人工血管縫合手術為優先。

宋鎮宇提醒,主動脈瘤難以早期察覺,因此平時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天氣變化時注意保暖,定期量血壓並接受健康檢查,有助及早發現潛藏疾病,透過適切治療守護健康人生。

(記者 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胸痛別忽略,恐是心臟病、中風警訊,最新研究:飲食中含6食物,可降猝死風險
·瑞典研究:失智症仍有學習新事物能力!專家說這種運動可防失智症惡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