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吃火鍋「超過這次數」胃病機率飆升!醫示警 加1食材煮清熱止渴
火鍋是許多人喜愛的餐飲選擇,尤其在又濕又冷天氣,然而,頻繁或不當的食用方式可能對健康造成潛在風險。你們知道嗎?
火鍋是否會致癌?
重症醫師黃軒指出,火鍋本身並非致癌物,但食用過燙的食物和長時間熬煮的湯底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和胃癌的風險。超過70°C的滾燙食材會反覆灼口腔和食道黏膜,增加細胞變異的風險,長期下來可能與食道癌有關。而長時間熬煮的湯底會產生亞硝胺等致癌物質,提高胃癌的發生率,尤其麻辣鍋中的辣椒素會刺激胃酸過度分泌,長期可能誘發胃潰瘍。
火鍋四大殺手,你中了哪手?
1、黏膜殺手
過燙的食材,反覆灼傷口腔和食道,增加食道癌風險
2、痛風殺手
久煮的肉湯嘌呤含量高,長期攝取會使尿酸結晶沉積關節,提高痛風發作率
3、致癌殺手
久煮的湯底會生成亞硝胺,增加胃癌發生率
4、營養殺手
蔬菜煮太久會流失維生素C,紅湯中的高油脂會抑制脂溶性維生素吸收,導致免疫力下降
火鍋吃幾次才安全?
研究顯示,每週食用火鍋超過2次會增加罹患消化道疾病的風險(胃病風險增加28% )。因此,建議適量食用火鍋,並注意食材和湯底的選擇。每月吃麻辣鍋不宜超過1次,而「清湯鍋」在每月2次以內對健康影響較小。
如何健康吃火鍋?
1、拒絕吃到飽:選擇份量固定的火鍋店,養成餐餐吃七分飽的習慣
2、選擇清湯底:選擇昆布或番茄蔬菜湯等,避免高熱量湯底,如麻辣鍋、酸菜白肉鍋
3、巧搭醬料:減少使用高油脂和高鈉的沙茶醬、醬油、辣椒醬等,可使用天然食材如蘿蔔泥、蒜、蔥及香菜搭配提味
4、多吃蔬食:多選當季天然未加工的食材,如茼蒿、菠菜、蘿蔔及各式菇類
5、少加工品:避免油炸類加工火鍋料,如炸豆皮,並減少食用貢丸、火鍋餃等高脂肪和高熱量的食品
6、少吃甜點:以白開水或無糖茶取代含糖飲料
其他健康建議?
1、保持清潔:進食及處理食物材料前,徹底清洗雙手
2、生熟分開:使用不同的筷子和用具處理生食和熟食,避免交叉污染
3、徹底煮熟:確保食物徹底煮熟至中心溫度至少達到攝氏75 °C
4、安全溫度:食材儲存在雪櫃內,且生熟食材分開擺放(上熟下生)
5、先菜後肉:先食用涼性蔬菜,有助清熱解毒並補充維他命
6、加入豆腐:豆腐含有石膏成分,能清熱止渴
7、搭配降火飲品:如桂花烏龍茶、酸梅湯等,應避免高糖飲料如汽水、果汁
8、選擇可靠的店舖:注意衛生環境、食物儲存狀況和員工衛生意識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火鍋料結霜不新鮮?專家解答了 這1樣食材下鍋前最好再次清洗
·吃完火鍋全身都鍋味!專家大推「11個小方法」消除臭味 熨斗熨燙也行得通
最新健康新聞
-
台北空氣品質達紅色警戒!今明兩天空污加劇 市府啟動應變籲民眾減少外出配戴口罩
(30 分鐘前) -
南投推動長照口腔照護培訓 提升住宿機構照護品質
(1 小時前) -
睡眠呼吸中止症合併氣喘難控制 「睡眠內視鏡」助找對治療方法
(2 小時前) -
嘉縣衛生局科長邱妙薰 榮獲114年度嘉縣模範公務人員
(2 小時前) -
感染類鼻疽桿菌併發敗血截肢 壯男靠義肢與意志逆轉人生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