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1 | 常春月刊

感覺在搖但沒地震?醫揭「4大原因」 簡易3招教你判斷是不是錯覺


感覺在搖但沒地震?醫揭「4大原因」 簡易3招教你判斷是不是錯覺

在看到有地震訊息,身邊朋友都常會問:「有嗎?沒有感覺呀⋯⋯」類似這些的現象,在地震區域的你們,不知道有沒有聽過:「剛剛是不是又在晃?」、「怎麼坐著也感覺搖搖的?」、「半夜醒來,整個人好像還在地震中!」尤其是,有時候「明明沒有地震,但自覺好像又地震了」?這種的現象,通常在連續有地震新聞報導之後,以及持續任何區域地震發生後特別常見,而科學家,把這樣的錯覺現象稱為「假性地震」(phantom earthquake 或 earthquake illusion)。

什麼是「假性地震」?為什麼會出現假性地震?

重症醫師黃軒解釋,「假性地震」(phantom earthquake或earthquake illusion)是一種心理與感覺上的錯覺現象,指的是人在沒有真正地震發生的情況下,卻感受到地面或身體在搖晃。

1、神經過度反應(hypervigilance)

在連續大小地震之後,大腦的警覺系統(杏仁核與下視丘)被「打開」,常常進入高度戒備狀態。長期壓力會讓 「島葉皮質」 敏感度提高150%,這個負責整合感官訊息的腦區一旦過度活躍,連電風扇震動都可能被解讀成「災難前兆」,對任何微小振動(如冷氣運轉、樓上腳步聲、椅子移動),都會誤判為「又地震了」。研究發現,任何災難之後,常見的「感覺過度覺醒」的,被歸類為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核心症狀之一。

2、平衡系統錯亂

經歷過任何地震,造成的晃動會干擾我們的前庭系統(控制平衡感)與大腦整合感覺訊號的方式,就像搭船下船後會有「還在晃」的錯覺,這被稱為「陸地暈船症候群(Mal de Débarquement Syndrome)」,和假性地震原理相似。


感覺在搖但沒地震?醫揭「4大原因」 簡易3招教你判斷是不是錯覺

3、失眠和焦慮的影響

一直反覆看地震新聞,或一直有餘震,會引發部分人的壓力與失眠,這會讓大腦處於興奮過度的狀態。研究發現,焦慮症患者中有23%會出現「運動幻覺」,這是因為掌管平衡感的內耳前庭系統與焦慮中樞(杏仁核)產生異常連結,導致大腦將正常血流波動,也誤判為地震,正常的感覺訊號,也被誤解為危險訊號,出現感知錯覺。研究指出,這樣過度的反覆焦慮與睡眠剝奪,能加強錯誤的感官解讀。

4、數位造成幻震

你知道LINE群組的「地震速報」也可能誘發假性地震嗎?研究分析:每當社群媒體瘋傳地震消息,即使該區域,即使未測得震波,仍有17%民眾產生「震動既視感」;智慧手錶的「震動提醒功能」會強化錯覺,當手腕震動與環境噪音(如卡車經過)同時發生,大腦會自動「腦補」出地殼晃動的虛假記憶!


感覺在搖但沒地震?醫揭「4大原因」 簡易3招教你判斷是不是錯覺

假性地震會持續多久?該怎麼辦?

通常一個人的假性地震的現象,正常情況下1-2週內會逐漸減輕。但是如果持續超過一個月,甚至影響生活,就要注意是否,可能演變為慢性壓力或創傷反應。

你自己如何解除假性地震?

黃軒強調,假性地震不是你神經太敏感,而是身體正努力幫你面對壓力與恐懼。聽見、理解、接住真實訊號,才是真正走出地震陰影的第一步,你的大腦比地震儀更敏感?學會區分「真實震波」與「焦慮警報」,別讓神經系統的誤判「震」垮你的生活品質!

1、記錄現實與感覺落差

如何分辨「真假地震」一些科學自檢法:

.水瓶偵測法:在桌面放置裝水九分滿的透明瓶,觀察水面是否出現同心圓波紋(真實地震會產生規律波動)

.吊飾驗證法:懸掛重量超過50克的吊飾,若擺動幅度與自覺震感不符,可能是神經系統誤判,也就是吊飾沒在晃,你自覺有晃!

.地震實際紀錄APP(如中央氣象局),可幫助釐清是否真有地震。

2、多做地面穩定運動

瑜伽、站姿冥想、赤腳走草地,可幫助身體重新校準「地面感」與安全感。


感覺在搖但沒地震?醫揭「4大原因」 簡易3招教你判斷是不是錯覺

3、數位排毒計畫

設定每天查詢地震報告不超過3次,避免焦慮中樞過度刺激。

4、心理釋放緊張

允許自己有害怕與錯覺是正常的,也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協助。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地震頻傳!醫列「10大症狀」恐是地震症候群:耳鳴、難入睡中了 數天內都可能出現
·地震不斷精神好緊繃!營養師推「6類食物」舒緩焦慮情緒 咖啡、甜食最好少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