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生前曾因肺炎住院!醫示警「6跡象」快衝急診 日常4招自保
2024年2月14日,天主教教宗方濟各(Francesco)因呼吸道感染被送往羅馬的阿戈斯蒂諾•杰梅利醫院(Agostino Gemelli Polyclinic)。根據醫療團隊的最新報告,他在入院後接受了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結果顯示雙側肺部均有肺炎跡象,且病情需要嚴密觀察。
哮喘與肺炎的關聯?
作為一名患有哮喘病史的高齡病人,這次的呼吸道感染,對他的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也讓全球關注哮喘患者在感染肺炎後的重症風險。重症醫師黃軒說明,哮喘(Asthma)是一種慢性氣道炎症疾病,患者的氣管對外界刺激高度敏感,常因感染、過敏、環境因素等誘發急性發作,導致氣道狹窄、呼吸困難。對於高齡患者或免疫功能較弱的人,一旦合併細菌性或病毒性肺炎,可能會導致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在教宗方濟各(Francesco)的病例中,他的哮喘病史可能使得氣道發炎更嚴重,加上年齡因素(87歲),使他更容易受到肺部感染的影響。雙側肺炎的發現顯示,感染可能已經擴散到整個肺部,而非局限於單側,這樣的情況往往與重症肺炎、低氧血症以及可能的呼吸衰竭有關。
為何哮喘患者容易併發肺炎?
1、氣道慢性發炎
哮喘患者的氣道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使其對感染更為敏感,當病菌進入肺部時,免疫系統的反應可能過於劇烈,導致肺泡發炎、液體滲出,進而形成肺炎。
2、黏液分泌增多,痰液滯留
哮喘患者的支氣管黏液分泌增加,且咳痰能力可能受限,這導致細菌或病毒更容易在肺部堆積,增加感染風險。
3、肺功能下降,氧氣交換受限
由於氣道狹窄,哮喘患者的肺活量較低,感染後可能更快發展為低氧血症,進展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最後演變成了多重器官衰竭,也就是腎系統、腸胃系統、心肺系統等,會一一衰竭下去。
4、長期使用類固醇影響免疫力
部分哮喘患者長期使用吸入型或口服類固醇來控制氣道發炎,但類固醇可能抑制免疫系統,增加感染風險,讓細菌或病毒更容易在肺部生長。
哪些重症肺炎的警訊要注意?
肺炎的症狀可以輕微,也可能迅速惡化為重症肺炎,特別是對於高齡者或慢性病患者。當哮喘患者出現以下症狀時,應該提高警覺,儘早就醫:
.持續高燒(>38.5°C)
.劇烈咳嗽、痰量增加(黃綠色、帶血絲)
.胸痛,特別是深呼吸時加劇
.呼吸困難、喘鳴聲增加
.極度疲倦、頭暈、意識混亂
.血氧濃度下降(SpO₂ < 92%)
若未及時治療,肺炎可能導致敗血症、急性呼吸衰竭、器官衰竭等併發症,嚴重時甚至需要使用呼吸器或葉克膜(ECMO)來維持生命。
哮喘肺炎的處置?
1、抗生素治療(針對細菌性肺炎)
若細菌培養結果顯示是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氏菌等常見病菌,醫師可能使用廣效性抗生素(如頭孢菌素(Cephalosporin)、β-內醯胺類(Beta-lactams)抗生素),同時監測的細菌抗藥性。
2、抗病毒藥物(若為病毒感染,如流感、RSV、新冠)
若在48小時內,檢測出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可能會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奧司他韋、瑞德西韋)來減少病毒複製。
3、氧氣治療
由於肺炎導致肺泡內充滿發炎滲出液,影響氧氣交換,醫療團隊可能會使用高流量鼻導管氧(HFNC),或在必要時採用無創正壓呼吸器(NIV)來幫助教宗維持足夠的血氧。
4、氣管擴張劑與類固醇
哮喘患者在肺炎感染時,氣管可能更加狹窄,因此醫師可能會使用短效β2-氣管擴張噴劑,來放鬆支氣管,並根據病情調整類固醇劑量,以控制發炎反應。
5、胸部物理治療與肺部復健
針對肺部充滿痰液的患者,醫療團隊可能會進行拍痰、體位引流,並指導深呼吸練習來改善肺部功能。
哮喘患者如何預防重症肺炎?
哮喘患者應該採取積極的預防措施來降低肺炎的風險:
1、定期接種疫苗
.流感疫苗(每年施打)
.肺炎鏈球菌疫苗(65歲以上或慢性病患者應接種)
.新冠疫苗(特別是高風險族群)
2、控制哮喘,減少發作
規律使用醫師開立的長效吸入型類固醇(ICS)與支氣管擴張劑,避免氣道發炎惡化。
3、避免感染源
.勤洗手、戴口罩,減少接觸流感、新冠、肺炎病菌。
.避免去人潮擁擠或空氣品質不佳的地方,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風險。
4、注意早期警訊,及早就醫
如果出現持續咳嗽、喘不過氣、發燒、痰變色等症狀,應該立刻就醫,避免發展成重症肺炎。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只是感冒卻變肺炎?醫曝原因 尤其「5種人」風險超高
·感冒→肺炎!醫示警「關鍵症狀」:有些人不咳嗽、不發燒 1招有效預防
最新健康新聞
-
-
孩童拿筆卡卡的? 專家教「2畫畫方式」改善握筆方式
(5 小時前) -
氣溫漸增腸病毒蠢動 屏東縣衛生局籲請民眾加強防護
(5 小時前) -
高市旗山衛生所辦理健走活動 促進長者健康
(6 小時前) -
嘉縣衛生業務再露鋒芒 5大類滿分抱回7大獎項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