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7° / 22° )
氣象
2025-05-02 | 常春月刊

不是補鐵就好!40%貧血患者其實不缺鐵 醫警惕「潛在3疾病」:小心是癌


不是補鐵就好!40%貧血患者其實不缺鐵 醫警惕「潛在3疾病」:小心是癌

常常聽到手腳冰冷,就是缺血、缺鐵的。你們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話呢?顛覆認知!你的「鐵」事可能藏著驚人真相。「頭暈、手腳冰冷就是貧血?」這些常見迷思,可能讓你陷入日常的「健康陷阱」!

第一幕:缺鐵是身體「秘密警報」

對此,重症醫師黃軒澄清說明,最新研究證實:「缺鐵≠貧血,貧血≠缺鐵」!兩者關係堪比「間諜與情報網」,看似相關卻暗藏獨立危機。人體缺鐵,會經歷三階段:

1、鐵庫存耗竭(ID階段)

肝臟儲存的鐵質減少,但血紅素(Hb)仍正常,此時可能毫無症狀。就像銀行存款減少但現金流未受影響,這樣的比喻,你懂了嗎?

2、紅血球生成缺鐵(IDE階段)

骨髓製造紅血球時「原料不足」,可能出現疲倦、指甲變脆等「間接信號」,但你的血紅素,尚未低於標準值。

3、缺鐵性貧血(IDA階段)

血紅素正式「亮紅燈」,此時才符合臨床貧血診斷。也就是說你被診斷IDA時,那是健康紅燈的訊號了!

一篇針對女性運動員的研究發現,28%受試者處於ID階段卻無貧血,顯示缺鐵可能「隱身」於健康之下。


不是補鐵就好!40%貧血患者其實不缺鐵 醫警惕「潛在3疾病」:小心是癌

第二幕:貧血的「冰山」

當血紅素低下時,缺鐵僅是眾多「嫌疑犯」之一。其實還有其他兇手,這些包括:

1、慢性病貧血

由於癌症、自體免疫疾病引發的「鐵代謝阻斷」,體內鐵充足卻無法利用。

2、巨幼細胞性貧血

因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導致紅血球「畸形發育」,與鐵質無關。

3、溶血性貧血

紅血球遭免疫系統「誤殺」,鐵質甚至可能過量堆積,全球約40%貧血患者屬於「非缺鐵性貧血」,你如果只會盲目補鐵可能延誤真實疾病的治療。


不是補鐵就好!40%貧血患者其實不缺鐵 醫警惕「潛在3疾病」:小心是癌

第三幕:鐵與血液的「量子糾纏」

最新研究揭示:鐵代謝基因(HFE基因)突變,可能導致「鐵超載」卻伴隨貧血,猶如倉庫堆滿貨物,卻無法出貨;調鐵蛋白(Hepcidin)失衡,慢性發炎時,此蛋白會「鎖死」腸道鐵吸收,形成「鐵夠用,卻貧血」的矛盾現象。


不是補鐵就好!40%貧血患者其實不缺鐵 醫警惕「潛在3疾病」:小心是癌

你要如何自保?

黃軒強調,你的血液故事遠比想像複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時代已經過去。精準診斷,才是破解健康密碼的關鍵!

1、別當「鐵血戰士」

自行補充鐵劑可能掩蓋潛在疾病(如腸胃出血、子宮肌瘤)

2、檢查黃金組合

血清鐵蛋白(反映儲鐵量)+ 血紅素 + 總鐵結合力,才能揪出「隱形缺鐵」

3、吃對,比吃多更重要

.動物性「血基質鐵」(如蛤蜊、牛肉)吸收率達15-35%

.植物性「非血基質鐵」(如黑芝麻、紅莧菜)需搭配維生素C提升吸收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這7種症狀」都是貧血惹的禍!不只頭暈、頭痛還易累 小心視力也會受損
·不只紅色食物補血!1圖看「吃了滿血復活10種食材」 專家激推「這1類」快速且有效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