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價選配真的提升成功率?試管嬰兒附加技術大解析
文/鍾明宗(雙和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在好萊塢商業片《玩命關頭》系列電影中,都有精彩的賽車橋段令人血脈噴張,主角在緊要關頭總會開啟讓賽車瞬間加速的外掛裝置,再狠踩油門贏得最後勝利,而其他人就是輸在這些稀奇古怪的外掛裝置飲恨,最後只能徒呼負負。
相信讀者們也很想知道,我們在不孕症病人殷切期盼下,是否也有外掛程式(add-on)可以提升試管嬰兒的成功率?既然說是外掛程式,表示這些額外的檢查或是技術,都不是全世界已經有共識的標準治療,所以才需要讓讀者知道,由國外的公正學術機構公布的評價如何,尤其是外掛治療方式的醫療提供者,更要持續追蹤評價,清楚判斷利弊得失,才能累積不孕症的治療成功經驗。
3種常見外掛治療方式
1.雷射孵化技術
因為早期胚胎被一層厚厚的特殊蛋白質所包圍,這層蛋白質被稱為透明帶,胚胎在植入子宮內膜之前,必須從透明帶破出稱為「孵化」,使用酸、雷射或其他工具,使透明帶變薄或打孔可幫助胚胎「孵化」;但是,可能只有某些患者的試管嬰兒出生率較高,而且沒有高品質的證據支持必須對任何患者使用輔助孵化技術。
英國的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 (NICE) 不建議使用輔助孵化,因為沒有證據顯示它一定能提高懷孕率。
2.子宮內膜刮搔
理論認為這個過程會觸發身體修復刮傷部位,釋放化學物質和激素,使子宮內膜更容易接受胚胎植入,但也有些人也認為,這種治療可能會激活一些基因,使子宮內膜更容易接受胚胎植入;不過,遺憾的是全世界並沒有統一的做法,要刮幾次?要用甚麼器械刮?要在月經周期的甚麼時候刮?都沒有標準流程(SOP)。
所以,統計出來的研究報告難有共識,除非是遇到反覆植入失敗的病人,或許值得一試。
3.子宮內膜容受性測試
這個檢查就是想找到胚胎植入的最佳時間,子宮內膜容受性測試會對子宮內膜進行切片,以查看哪些基因已被表達,把結果經由電腦分析找出子宮內膜何時最容易接受胚胎植入,報告會顯示切片當下的子宮內膜,是接受期、接受前期或接受後期。
醫師就可以根據結果來調整植入的時間點,雖然立意良善,但是根據英國人類生殖及胚胎技術管理局(HFEA)網站表示,經由中等和高品質證據的結果顯示,這種附加療法可能會降低治療效果。
附加技術非萬靈丹,仍需時間與數據驗證
其他包括胚胎膠水、胚胎切片、縮時攝影等等五花八門的額外附加技術,都需要更多的研究統計來證明到底有沒有幫助,其實不只是在試管嬰兒的部分,其他醫學專別,也常常有許多新的技術或藥物問世,在廠商的推波助瀾之下,上市之初都被視為靈丹妙藥,但是卻經不起時間考驗,甚至最後還狼狽下市,廠商卻早已賺飽離手。
而介於其中的醫療技術提供者,一定要為病人著想,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切勿過度渲染療效,病人也最好不要有名醫迷思而照單全收,務必多方求證附加醫療技術是否真有必要。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子宮肌瘤小心造成不孕! 醫揭「4大明顯症狀」很多女性都忽略
.每6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 不孕症治療常見問題Q&A
最新健康新聞
-
-
6類家常菜錯誤食用方式恐致癌 譚敦慈:蔬菜上榜
(29 分鐘前) -
陪產不再只是另一半專利!4歲女孩水中親接弟弟,成為「接生小幫手」
(46 分鐘前) -
腰圍是檢測內臟脂肪重要指標!醫籲:別忽略這「2大」脂肪堆積、體位超標時期
(1 小時前) -
老菸槍自詡歌王愛獻唱 頻頻狂咳、中氣不順竟是癌王找上門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