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精準揪出早期胰臟癌,台大醫院啟用「助胰見」系統創全球首例
被稱為「癌王」的胰臟癌,由於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加上診斷困難且惡化速度快,導致致死率居高不下。預估到2030年,胰臟癌將成為美國第二大癌症死因,在台灣也已上升為癌症死因第七位。雖然整體五年存活率僅約10%,但若能在腫瘤小於2公分時就及早診斷治療,存活率有機會提升至80%。然而,小於2公分的腫瘤在電腦斷層(CT)影像中難以察覺,常常像海底撈針,讓早期診斷成為醫界難題。
為了解決這個困境,台大醫院與台灣大學應數所合作開發出全球第一套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並於2024年底正式上線使用。該系統已開放自費AI影像分析申請,有助醫師更早發現病灶、爭取治療時機。
AI輔助判讀CT影像 大幅提高早期發現率
胰臟位於腹腔深處,腫瘤常難以在CT上清楚辨識,特別是小於2公分的早期病灶。為此,「助胰見」系統結合深度學習技術與大量影像資料訓練,能夠即時從PACS系統分析影像,自動描繪胰臟輪廓並標示可疑區域,協助放射科醫師進行判讀。臨床測試顯示,「助胰見」在偵測早期胰臟癌的敏感度達80%,整體診斷準確率超過九成。
目前「助胰見」已全面導入台大醫院臨床系統,由放射科醫師參考AI判讀結果,再與消化內科、外科、腫瘤科等多科團隊協作,共同研擬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一名67歲女性因黃疸與皮膚搔癢就診,初步CT未見明顯腫塊,經「助胰見」分析並配合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後,成功發現藏於胰臟頭部的早期腫瘤,順利接受治療。
榮獲多項國際認證 展現台灣AI醫療實力
「助胰見」目前已取得台美4項發明專利,並通過台灣TFDA與美國FDA突破性醫材認證。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Radiology》等國際頂尖期刊,也榮獲RSNA Margulis Award、國家新創獎、SNQ品質標章等多項榮譽,顯示台灣在AI醫療創新領域的深厚實力。
未來,研發團隊將持續將「助胰見」應用於胰臟炎、囊腫等疾病,並結合多模態醫療資料,強化風險預測與個人化治療能力。這項創新不僅替胰臟癌診斷帶來突破,也讓台灣在AI醫療與精準健康領域站上國際舞台,為更多病患帶來希望。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全球每5人就有1人得癌症!WHO公布「9種自救方法」降風險 避免陽曬入列
·「什麼症狀都沒有」卻罹癌? 「身體6大意想不到警訊」曝:盜汗、皮膚癢上榜
最新健康新聞
-
-
60歲婦人拔鼻胃管腹痛竟是「打結」! 醫「這樣做」順利恢復正常進食
(1 小時前) -
昆凌90歲爺爺為何這麼猛? 醫師貼「運動習慣對照圖」揭原因
(2 小時前) -
女性3大癌症發病年齡早5年!定期篩檢早發現,別讓恐懼成阻力
(3 小時前) -
睡到半夜「下體有東西衝出」 羊膜袋膨出!她安胎103天奇蹟產女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