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回思覺失調病友的人生路,醫師脫下白袍,陪思覺失調病友走出幻覺與孤寂
「他總覺得有人監視他、準備攻擊他,甚至連家中的燈光都成了威脅。」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一名年輕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真實寫照;因為嚴重的妄想與幻聽,他堅信家中遭監控,害怕在家過夜,長期處於高度警戒中。
為了協助他擺脫恐懼,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精神科醫師不拘泥診間形式,脫下白袍主動入戶關懷,甚至化身風水師進入家中,藉由觀察居家環境切入,透過專業會談技巧與引導,逐步建立信任,讓病友願意開口傾訴、接受治療,成功打開復原之門。
病識感低,平均拖延1.5年才就醫
三總北投分院社區精神科主任楊蕙年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常見幻聽、被害妄想等症狀,但病友常因大腦病變影響判斷力,無法察覺自己生病,出現「病識感缺乏」。研究指出,病友平均延遲一年半才確診,錯失治療黃金期。
因此,社區醫療團隊必須主動出擊,拉近與病友的距離。三總北投分院提供三支專線,服務民眾、警消及衛政社政人員,簡化轉介流程,快速啟動初步評估與後續醫療,提供家訪、電話關懷與緊急處置等服務。
推動社區精神醫療 長效針劑成關鍵
社區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高雄市立凱旋醫院歐陽文貞教授指出,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首次住院後,一年內復發率超過五成,若缺乏規律用藥,復發率高達九成,且反覆復發將導致大腦不可逆退化,增加家庭與社會的負擔。
社區精神醫學會理事長秘書長徐瑋澤醫師補充,長效針劑能穩定血中藥物濃度、降低復發風險,已被多項國際研究肯定,台灣健保署亦編列獨立預算,鼓勵早期使用,助病友穩定病情、回歸社會。
長效針劑降低住院天數與醫療費
三總北投分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泰宇說,長效針劑種類日益多元,從每月、每季到半年一針,病友用藥更穩定,也大幅減少家屬提醒用藥所造成的衝突。
國內研究顯示,若改用更長效的針劑,一年內住院天數可減少25天,醫療費用降幅近五成,病友生活品質與社會功能也明顯提升。
走入街頭,陪病友重返人生
「為了照顧病友,我們像變色龍一樣調整角色與語氣,只為換來一句信任的話。」楊蕙年動情地說,醫療團隊走出診間、深入社區與街頭,甚至進入街友圈,年年成功說服十多名流浪病友接受治療。
透過針劑穩定病情後,這些原本孤立無援的病友逐漸恢復現實感,有人回到家庭,也有人重返職場。「即便只是幫助社會中的一顆螺絲釘,對我們而言,也是無價的成就。」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譫妄症」也是確診新冠表現之一! 醫曝「常見症狀」:突然精神錯亂要當心
.睡不好服用安眠藥,精神卻愈來愈差? 專科醫揭「關鍵原因」:小心留後遺症
最新健康新聞
-
-
60歲男臀部20公分褥瘡「深可見骨」 醫揭原因:病死不了最痛苦
(2 小時前) -
關懷護理人員 中榮埔里分院逐年調薪 優化職場環境
(3 小時前) -
彰化醫院攜手喜願家園 守護精障者口腔健康
(4 小時前) -
視力模糊以為太累?當心可能是視網膜剝離 出現這些視覺異常快就醫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