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族群面對新冠,專家呼籲「要篩不要猜」,把握黃金5日治療期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面對新冠肺炎,醫界提醒免疫力較弱患者與年長者必須提高警覺。台灣研究顯示,雖然全台約有兩成民眾符合公費抗病毒藥物處方資格,但部分地區實際使用比例卻不到7%,顯示積極治療的觀念仍待提升。
專家呼籲:免疫低下患者應「要篩不要猜」
多個醫學會與病友團體共同發聲,呼籲高風險族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快篩或就醫,以免錯過五日內治療的關鍵時機。
研究指出,免疫力低下患者確診後的住院風險可高達一般人的4至17倍,且疫苗保護力也相對不足,更容易發展為重症。
癌症與慢性病患者風險更高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暨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張文震醫師指出,血液腫瘤患者若確診,不僅癌症治療時程受影響,重症風險也隨之上升,務必及早篩檢並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研究也發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患者再次感染新冠時,死亡風險可增加2至10倍。
此外,肥胖與年齡同樣是關鍵因素。國內資料顯示,成人過重及肥胖率超過五成,只要 BMI≥25 即屬高風險族群。五十歲以上患者則占九成新冠重症病例,凸顯中高齡族群的防護必要性。
防疫五要:打、洗、戴、篩、問
專家團體建議民眾牢記「Know and Go」兩步驟:
Know:認識自己是否為高風險族群,留意症狀並保持警覺。
Go:出現症狀就立即篩檢或就醫。
並落實防疫「五要」行動:
1.打疫苗:按時接種,強化保護力。
2.勤洗手:正確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3.戴口罩:在人潮密集或醫療院所時必須配戴。
4.主動篩:有症狀立即快篩,不拖延。
5.問醫師:及早就醫、及早用藥,避免惡化。
醫界再次強調:「要篩不要猜,新冠高危要多篩」,唯有及時篩檢與治療,才能降低重症與死亡風險,保護高風險族群與整體社會健康。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新冠疫苗打6劑還確診?身體不適要吃清冠一號? 醫解析3個被問爛疑惑
·沒發燒也中鏢!「新冠最新確診症狀」曝 教你怎麼吃最快好
最新健康新聞
-
-
手術室冷氣絕對不能關?前刀房護理師揭「關鍵原因」2種情況才能關
(38 分鐘前) -
滷豬腳膠質滿滿,這樣煮Q軟好入口
(1 小時前) -
醫揭「陰道撕裂傷」5大原因!運動也中招 出現這些情況要立刻就醫
(1 小時前) -
看書和滑手機一樣傷眼!醫示警 每天2小時「1習慣」最能防近視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