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5° / 28° )
氣象
2025-07-28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AI精準預測結合骨質整合照護,顧骨本、不骨折有期待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50歲以後,尤其是65歲的高齡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骨質流失引起的骨質疏鬆,由於早期無聲無息,也不會有任何症狀,除非做了骨密度檢測,才會察覺骨質是否流失,若沒有做檢查,很多人常會在跌倒骨折,影響行動力與自理能力,才驚覺骨質流失嚴重,已經到骨質疏鬆程度。


透過AI精準判讀,及早調整治療方案


根據統計,65歲以上長者中約每七人就有一人罹患骨質疏鬆,是高齡健康的一大隱形殺手。


為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介入」的治療目標,亞東醫院導入兩套骨質疏鬆AI輔助判讀軟體,分別透過髖部與胸部X光影像進行風險評估。系統可自動分析醫學影像,精準預測患者骨質狀況,當AI判定T值小於等於-2.5 時,即安排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進一步檢查,可以提升篩檢效率與準確度。


亞東醫院骨科部骨鬆與骨腫瘤科主任吳凱文表示,透過AI輔助判讀及跨科整合照護,得以提早識別高風險個案,及時展開治療,幫助患者穩定骨質、避免骨折、延續自立生活能力。78歲的吳女士原本因骨質嚴重流失,腰椎T值在短短一年內從-2.8下降至-3.5,一度陷入骨折陰霾。在亞東醫院醫療團隊介入並調整治療方案後,2024年腰椎T值回升至-1.8,骨密度提升達 24%。如今的她已能自在外出,重新擁抱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73歲胡女士,自 2022 年起接受個人化骨鬆療程後,腰椎T值從-2.1 改善至 -1.6,骨密度提升近一成,也成功擺脫對跌倒的恐懼,恢復穩定行走能力。



AI精準預測結合骨質整合照護,顧骨本、不骨折有期待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骨鬆治療有賴全方位照護,提升骨質看得到


骨鬆治療的核心不僅在藥物使用,更仰賴個人化的評估、長期追蹤與生活型態的調整,包括充足的營養補充、規律運動與跌倒預防等,避免直到骨折發生才驚覺嚴重性,往往已為時過晚。


吳凱文主任提醒,隨著健保於2024年擴大骨鬆用藥給付,高風險族群更應積極追蹤與治療。亞東醫院整合臨床與影像、醫療與衛教的資源,從醫學科技、制度規劃到日常保健三方面入手,打造完整骨鬆照護體系。患者若能配合規律補充鈣質、維生素D,搭配適當運動與跌倒預防措施,將能顯著提升骨骼健康與生活品質。


吳凱文主任進一步分享,一位高齡98歲的阿公,十多年來穩定遵從骨鬆治療與保健計畫,規律補充鈣片與維生素 D,每日散步、騎腳踏車巡視田園,至今仍可自理生活,證明年齡從來不是限制,正確的治療與積極的態度才是關鍵。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