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高齡化社會2大神經退化性疾病 活性硒助延年益壽
【NOW健康 林郁敏/高雄報導】人口老化是全世界正在面臨的問題,台灣也不例外。人體之所以會老化,主要是與慢性發炎和過度氧化有關,而對抗衰老這件事也日益成為顯學。陳乃菁醫師診所院長陳乃菁醫師表示,隨著人們對健康和抗衰老的重視逐漸提高,硒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被廣泛認識。尤其是「高純度活性硒」,經過人體代謝轉化成硒蛋白後,得以發揮抗氧化、消炎作用和抗衰老功能,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預防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和甲狀腺功能異常等與發炎相關的疾病。
硒具抑制發炎、抗氧化作用 可對抗神經退化性疾病
硒(Selenium)這個微量元素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很陌生,但事實上「硒」在人體健康中扮演關鍵角色。許多醫學研究顯示,硒在抑制發炎和抗氧化發揮著重要作用,像是抗氧化、消炎作用、甲狀腺功能維持以及免疫系統調節。如果甲狀腺功能低下,可能會導致精神不振、疲倦、便秘、水腫與肥胖,若是甲狀腺亢進,容易出現情緒暴躁、心悸、手抖、怕熱、失眠等症狀。此外當身體硒缺乏,除了頭髮脫落,若同時出現疲倦和精神狀況不佳,建議就醫評估身體是否有硒缺乏的問題。
陳乃菁醫師進一步以老化過程為例提到,老化過程中最常見的2大神經退化性疾病是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一種)。其中,巴金森氏症是由於腦部內發炎和氧化,導致多巴胺細胞提早衰減。至於阿茲海默症也基於相似的原因,因為過氧化物質使脂質氧化造成腦部慢性發炎,或因類澱粉蛋白異常堆積,進而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並加速腦細胞死亡出現阿茲海默症。如果能抑制過度氧化和發炎反應,就能延緩或是減少這類疾病的發生。
活性硒經人體代謝轉化為硒蛋白 發揮抗氧化和消炎作用
陳乃菁醫師提醒,並不是所有形式的硒都能被人體有效利用,只有「活性硒」成分能夠經人體代謝轉化為硒蛋白,發揮抗氧化和消炎作用。活性硒能夠形成約25種不同的功能性硒蛋白,每種硒蛋白分別在身體的不同系統中發揮重要的保護作用。除了抗氧化、抑制病毒,這些硒蛋白還能調節免疫系統、促進排毒和維持生殖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硒蛋白能夠中和體內過多的自由基,減少細胞損傷,從而延緩老化進程。除了抗氧化、抑制病毒,這些硒蛋白還能調節免疫系統與強化甲狀腺素功能、促進代謝與排毒和維持生殖健康。
那麼,該如何有效地補充硒呢?日常飲食是硒的來源之一,富含硒的食物包括肉類、海鮮、內臟、堅果、雞蛋和一些蔬菜,例如大蒜、花椰菜和菠菜等。陳乃菁醫師指出,尤其是高齡者和素食者,較容易有缺乏硒的情況。硒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材如內臟或海鮮食物中,所以素食者,還有牙齒不好或吸收消化能力較弱的高齡者,會比較難透過日常飲食攝取足夠的硒,就需要特別注意平常硒的攝取量是否足夠。
食補擔心有膽固醇、重金屬 選擇硒營養點滴更有效益
陳乃菁醫師坦言,僅透過食補的方式來補充足夠的硒,實際上是有一定難度的。由於無法確定食物中硒的含量,最好能在營養師的建議和規劃下進行食補,建議先以抽血檢測確定體內的硒濃度,再來調整飲食以達到合理的硒攝取量。然而,某些富含硒的食物,像是內臟和海鮮雖然硒的含量高,但也容易伴隨高膽固醇和重金屬含量高的風險,在攝取時需特別小心。
除了食物補充外,硒營養點滴和口服硒補充劑是有效率的補充方式。相較於食物,利用針劑或口服的方式,能夠更準確地提供所需的硒營養。硒營養點滴可以透過靜脈注射直接進入血液,迅速被身體吸收和利用,尤其適合那些消化吸收不良、長期缺乏硒或需要快速補充的情況。而口服補充劑則是日常維持的便捷選擇。相較之下,靜脈注射的吸收率較高,對於在短時間內大量補充硒以加速身體的發炎修復,效果更好。
醫呼籲重視營養保健 補足活性硒預防退化性神經疾病
陳乃菁醫師說明,台灣邁向高齡化社會,因此,希望大家平常能夠重視營養素的攝取,並將此視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事。只有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才能讓老年生活維持在健康的狀態,同時也能減輕子女照顧的負擔。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生活壓力和環境污染的增加,人體對硒的需求也逐漸增大。對於熟齡族、腸胃吸收不良、慢性病患者以及其他亞健康族群,經醫師診斷後,可以考慮額外補充硒營養素,透過科學實證補充營養,以維持更好的健康狀態。預防勝於治療,重視日常營養補充是保持健康和維持長壽生活的關鍵。
# 首圖來源/陳乃菁醫師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煎蛋適合加菜?這4款推薦你 蛋白質、膳食纖維一起補
▸講座報名/面對精神疾病不再困惑! 心理健康全面解答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最新健康新聞
-
-
最新研究:每次帶狀皰疹發作「認知能力」下降20% 接種疫苗刻不容緩
(10 小時前) -
「孩子長高」趁白露!中醫師認證最佳時機 轉骨方「這個時候」喝才有效
(13 小時前) -
白露後開始轉涼!中醫師授「養肺潤燥秘訣」防咳嗽、皮膚癢 女性最好別穿這1類衣服
(13 小時前) -
減肥採低碳飲食恐害失眠、睡不好! 醫師建議「補充1食物」增飽足感、不易影響血糖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