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克列酸無色無味! 食藥署教你3招預防食物中毒危機
![邦克列酸無色無味! 食藥署教你3招預防食物中毒危機](https://news.pchome.com.tw/newsdata/healthcare/healthmedia/20240821/72422814335040281012.jpg)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今年發生的寶林茶室食品中毒事件,是國內首例「邦克列酸」中毒案,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累計通報就醫數為24人,另有18人返家休養,共造成6人死亡。食藥署說明,邦克列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病原型所產生的細菌毒素。它的特性是非常耐熱,即使在高溫高壓下烹煮,也難以完全破壞其毒性,由於它沒有顏色和氣味,若不小心食用也難以察覺!
邦克列酸中毒常見食物 保存不當易受污染
食藥署表示,唐菖蒲伯克氏菌在中性(pH 6.5至8.0)、低鹽(含鹽量<2%)、溫暖且潮濕(20至30℃)及富含油酸的特定條件下容易產生邦克列酸。
相關文獻指出,由於邦克列酸可能比較容易污染穀物和麥類,在加工過程中,若磨漿後未及時曝曬或加工完未冷藏,或是發酵過程中未妥善保存,例如河粉、涼皮、發酵玉米麵、糯米圓等食品,都可能受到污染。
食藥署提到,乾木耳、乾銀耳長時間在室溫下浸泡,或是不當保存的發酵薯類產品,如山芋粉絲、馬鈴薯粉條,也可能受到邦克列酸的污染。
為確保食品業者製備米麵濕製品之衛生安全品質,食藥署強調,於2024年5月20日啟動邦克列酸抽驗,由地方政府衛生局至餐飲業者處抽驗粿條、粄條或河粉等米麵濕製品,截至目前,已抽驗110件,檢驗結果均未檢出邦克列酸。
▲邦克列酸無色無味,耐熱性又高,民眾吃下肚也難察覺異樣。(圖/Now健康製作;資料來源/食藥署)
預防邦克列酸中毒 食藥署提供3方法
食藥署強調,由於邦克列酸不能通過洗滌或烹飪來破壞,因此,預防是關鍵!以下是可以預防邦克列酸中毒的方法:
▸方法1:避免在家中自行發酵玉米、椰奶或椰肉產品,以降低邦克列酸污染的風險。
▸方法2:如果需要將白木耳或黑木耳浸泡過夜,建議於冷藏下使用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之潔淨水源浸泡,過程中應定時換水,以避免微生物孳生。
▸方法3:若發現食品有變質腐敗,或不確定其來源或安全性時,應避免食用。食材烹煮後,建議於2小時內食用完畢或儘速降溫保存。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打1針就能治癒血友病?代價破1億天價 健保給付成挑戰
▸SMA健保放寛給付上路 醫勸病友把握機會積極評估治療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最新健康新聞
-
校園霸凌近1/4曾自殘 「創傷知情環境」有助降低發生率!
(52 分鐘前) -
老翁吃麵包噎住失去呼吸心跳 醫師路過出手搶救
(2 小時前) -
雙十年華卻出現「大脖子」 原來是這1疾病惹的禍!
(3 小時前) -
皮膚又乾又癢,快改掉這5個壞習慣! 第3點99%的人都犯
(3 小時前) -
眼睛乾「喝3種飲料」舒緩眼睛疲勞!中醫師大推 但最好在白天飲用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