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嚴重恐致失明! 醫曝延緩病程1關鍵
【NOW健康 楊芷晴/桃園報導】國人糖尿病問題相當普遍,且患者人數有逐年提升的趨勢。如果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全身性併發症,其中視網膜病變更是不可忽視的健康問題,嚴重可能導致失明。
糖尿病視網膜病程進展分3期 嚴重恐造成視力喪失
朱智盟眼科診所院長朱智盟醫師指出,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是身體胰島素功能出現異常,導致對醣類利用能力減低或無法利用,進而造成相關併發症,其中對眼睛最大的傷害則發生在視網膜。由於視網膜長出不正常的新生血管來幫助吸收血糖,但新生微小血管都很脆弱,容易破裂,進而造成眼球內出血,讓視力迅速惡化。
朱智盟醫師解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通常是漸進式的,需要長時間才會形成。有統計指出,即使糖尿病患者有控制血糖,罹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發生視網膜病變的風險仍然越高,通常在發病後約15年左右開始出現。其病程進展大致可分為3期:
▸第1期|基底期:視網膜開始增生細小動脈血管瘤和輕微出血。
▸第2期|增殖前期:出現缺氧現象,可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如同水管漏水,因為糖尿病造成新生血管的滲透壓改變,所以漏出脂肪硬式滲透物;後期會因神經缺氧的變化,影像能看到類似棉花糖軟式滲出物,釀成視網膜和黃斑部水腫,視力變差。
▸第3期|增殖性:眼球可能出現大量不正常新生血管,因新生血管破裂後流到玻璃體,糖尿病患突然感覺視力極差,恐造成視力喪失。
第3代微脈衝導航雷射安全性高 同時搭配玻璃體內注射
朱智盟醫師進一步說明,若在第2期階段出現視網膜水腫,代表黃斑部也已缺氧水腫,應採取雷射治療。雷射治療又可分為周邊視網膜雷射和黃斑部雷射2種方式,前者是施打雷射在周邊視網膜,讓中間視網膜有氧分、減少水腫,副作用是好壞細胞皆吸收雷射能量,風險較大。
由於黃斑部主控中心視力,若黃斑部水腫便會影響視力,改良後的第3代微脈衝導航雷射,採用電腦定位在黃斑部病變部位,能量平均分散,可直接讓黃斑部消腫,不傷害其他組織較前代雷射相對安全,舒適度提高。
朱智盟醫師表示,臨床上發現施打雷射無法良好改善水腫情況時,會建議再搭配施打玻璃體藥物注射,能幫助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及讓新生血管萎縮。目前玻璃體內注射的藥物主要分為3類:
▸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這類藥物最常使用,能有效抑制眼內新生血管的生長,減緩病情惡化。
▸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生:此類藥物可以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的增生,從而達到控制病情的效果,例如具有雙重作用機制的藥物。
▸類固醇:類固醇藥物主要用於緊急降低發炎反應,但可能引起白內障和眼壓升高等副作用,因此使用較少。
如何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 醫:血糖控制是關鍵
朱智盟醫師強調,要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上身,血糖控制是關鍵,也有糖尿病患發病20年仍未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建議可以透過糖尿病照護網定期追蹤,不過,目前醫學治療無法根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只能延緩病程。當玻璃體出血嚴重影響視力,長達3個月未吸收復原,就須採取手術清除血塊,但視力恢復有限。
現在檢查儀器很先進,不須點散瞳劑就能進行眼底檢查,透過超廣角照像能清楚看到視網膜周邊組織,OCT可以觀察黃斑部水腫狀況,及早掌握病情。糖尿病患若已有視網膜病變,務必配合雷射治療、必要時搭配玻璃體內藥物注射幫助消除黃斑部水腫,降低惡化機率。
目前國人糖尿病以第2型居多,若有家族病史、肥胖、抽菸或妊娠糖尿病等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朱智盟醫師提醒,糖尿病患需要服藥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控制在指數6至7,血壓、膽固醇也需一併控制。早期發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時治療並定期追蹤,有助延緩視力受損的速度。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無痛血尿恐癌症前兆? 高風險族群應定期做膀胱鏡檢查
▸最新人口推估!2028年人口紅利消失 這時間扶養比1:1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最新健康新聞
-
-
跌倒手肘受傷不可大意! 「1棘手併發症」恐害關節永久受損
(2 小時前) -
醫療科技展 台灣顏面針灸醫學會推廣高端美顏針灸技術
(3 小時前) -
天冷血糖波動大?醫曝真相 這1因素影響最大
(4 小時前) -
大掃除完手癢紅腫?專家揪「意想不到隱藏危機」 教你快速修復秘訣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