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2° / 18° )
氣象
2025-02-01 | NOW健康

泡腳助眠暖身又排濕! 糖尿病患者能泡腳嗎?專家解答

泡腳助眠暖身又排濕! 糖尿病患者能泡腳嗎?專家解答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冬天適合泡腳養生,泡腳可以調節氣血循環,讓冰冷的手腳暖呼呼。中醫理論認為,泡腳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是一個簡單有效的居家保健方式,尤其配以溫熱中藥材熬煮的藥液,整體效果更佳。 以下為泡腳好處:


1.改善睡眠品質:足浴縮短入睡時間,延長睡眠,長輩睡前泡腳可改善失眠。


2.緩解經期不適:中醫認為肝氣疏泄不暢,是月經不調的重要因素,足浴可幫助氣血循環,緩解經痛或幫助經血排除。


3.減少腸胃不適:足浴能降低交感神經活性,提高副交感神經活性,促使腸胃蠕動。


4.活絡筋骨:足浴幫助血管擴張、肌肉舒放,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滋養肌肉、肌腱、韌帶與筋膜。


去除濕氣靠這招 中醫推薦足浴促進循環排毒


按中醫理論,在人體的12條經脈中,有6條起於足部,其中又以肝經、脾經、腎經最為重要,分別掌管睡眠、情緒、消化和生殖系統。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用熱水泡腳有助推動血氣運行,進而暢通全身經絡,排出身體的代謝垃圾和毒素,並能改善手腳冰冷、經痛、失眠等問題。


身體濕氣是指身體過多水分無法排除,多起因於體內代謝水分的機能出問題,又或者天氣太潮濕而導致水氣入體,造成代謝狀況。按中醫理論,身體濕氣重時,身心會感到沈重無力、提不起勁,甚至水腫、大便濕軟,此時,若利用外在環境幫助身體出汗,如足浴、桑拿等活動,可有效提升身體代謝,去除濕氣。


《黃帝內經》提及「經脈所過,主治所及」,腳底的許多穴位都對應到五臟六腑,透過保養經絡與穴位,可以調整體質,進而改善身體狀況。換句話說,足浴短期內可以改手腳冰冷、肝氣鬱結……等狀況,長期下來則可以讓身體更健康。


過度泡腳恐傷身 時間點與工具選擇別忽視


泡腳雖然能增進身體健康,但也有一些眉角需要注意,避免效果不足或傷身。《優活健康網》整理「泡腳排毒正確方法」,從泡腳的工具、水位到水溫,甚至是泡腳的時間長度都很重要。要注意的是,最好能在泡完腳後立即用毛巾擦乾以免體熱過度流失。


▸工具:選擇保溫效果好、能使水溫恆定的材質,例如木桶、塑膠桶、足浴機皆可。


▸水位:水位高度可以根據個人而定,建議超過內腳踝以上約四指幅,因穴位「三陰交」位於此處,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能幫助血液循環。


▸溫度:水溫與洗澡水的溫度差不多,約攝氏38至45度左右。


▸時間:泡腳時間約15至20分鐘,感到身上微熱,額頭上有汗即可。


泡腳可以天天泡,但是不適合在太飽或太餓的情況下進行。建議可以在睡前1至2小時泡腳,能同步放鬆身心,達到幫助入睡的效果;若是不方便於睡前泡腳,可以選擇在飯後2小時進行,此時食物消化完成,體內也有充足的血糖,可進增進體內循環,也可以避免消化不良


泡腳並非沒有禁忌 糖尿病與靜脈曲張應諮詢醫師


泡腳對身體有許多好處,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優活健康網》整理以下不適合泡腳的族群,包括糖尿病患者、靜脈曲張或動脈硬化者與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議先與醫師討論身體狀況,才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可能引起周邊神經病變,導致神經不敏感,繼而失去對溫度的正常感覺,也有可能因高水溫而燙傷,因此務必詢問醫師是否適合泡腳。 靜脈曲張或動脈硬化者:若腳部若已出現嚴重靜脈曲張,血管壁也會變得很薄,此時接觸太熱的水,可能會讓血管擴張而造成血管破裂,因此務必小心。 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心肌梗塞、心律不整、高血壓,呼吸系統障礙者,避免時間過長或水溫太高,以免引起血壓驟降導致昏倒。


自製泡腳包放鬆排毒 簡單上手好養生


冬天泡腳是人生一大享受,民眾在家可以透過「自製泡腳包」來暖身,泡腳方主要有桂枝、雞血藤、艾葉、乾薑等藥材,將所有藥材打碎後入布袋,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即可。


▸材料:桂枝、雞血藤、艾葉、乾薑、精油、香茅、玫瑰、橘皮、七蘭葉。


▸作法
1.將所有藥材打碎入布袋,放入鍋中加水煮沸。
2.煮沸後等待降溫,即可將泡腳包放入桶中。
3.大約泡15至20分鐘。(文章授權/優活健康網)


文字編輯:翁靖祐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寒冬泡湯愈久愈好? 心臟內科醫師告訴你泡湯的宜與忌
▸天冷心血管猝死多!心肌梗塞無徵兆? 4種人風險最高


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