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5° / 15° )
氣象
2025-02-13 | NOW健康

骨鬆病人服藥順從性低! 長效型針劑助穩定治療防骨折

骨鬆病人服藥順從性低! 長效型針劑助穩定治療防骨折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骨鬆性股折患者常因療效不如預期、回診麻煩等等因素不願持續用藥,以台灣為例僅3成病人使用藥物,其中約有6成在第2年停止治療,最後只有不到2成能持續治療達3年。然而,衛生福利部今(13)日表示,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長效型抗骨鬆藥物的使用不僅改善患者服藥順從性,還有效降低臨床骨折風險,該研究已於今年1月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ayo Clinic Proceeding》。


骨鬆治療不易持續 患者服藥順從性低


藥物使用的服藥順從性(Medication Possession Ratio, MPR)對於骨折預防效果至關重要,然而全球骨鬆治療領域普遍面臨患者持續用藥比例偏低的挑戰!衛福部指出,造成患者中斷骨鬆治療的因素很多,例如骨鬆治療效果的反應較不明顯且需時較長,使患者覺得治療沒有幫助而自行中斷,或因經濟交通或家庭支持不佳等因素而停止回診。也有因需要進行牙科手術、或因急性大規模流行病所導致的醫療交通服務癱瘓,被迫中斷藥物,導致治療效益不佳甚至暴露在骨折機率增高的風險當中。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王貞予助團隊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骨科部醫師傅紹懷、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骨科醫師Olivier Q. Groot合作,分析台灣健康福利資料中2008年至2018年間,33萬餘名髖部骨折患者在不同抗骨鬆藥物使用情形下的再次骨折風險。


研究結果顯示,長效型針劑抗骨鬆藥物的使用比例從2%增至62%;高服藥順從性的患者比例從33%上升至69%;再次骨折風險下降了15%。這是第1個用真實世界資料搭配嚴謹研究設計分析,證實增加長效型抗骨鬆藥物的使用不但能改善服藥順從性,還能有效降低臨床骨折風險。


長效型針劑療效長 增加患者治療便利性


國衛院高齡研究中心許志成執行長認為,骨質疏鬆是一種終生的慢性疾病,就如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需要終生治療,開始用藥後如隨意停藥可能會導致快速的骨質流失而增加骨折風險,因此專業醫護團隊的把關與良好的醫病合作至關重要。


傅紹懷坦言,長效型抗骨鬆針劑最長可達1年1針的便利性,讓即使低順從性的患者也能「被動式」的獲得長效型藥物穩定良好的治療效果。他也強調,若將長效型抗骨鬆藥物視為疫苗一般,特別針對高風險族群以公共衛生防治之角度鼓勵推廣使用,可以降低整體社會的骨折風險與疾病醫療照顧負擔。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白內障年輕化40歲恐上身? 醫揭白內障與老花關鍵差異
▸寒流來襲!內耳中風和腦中風一樣危險 醫曝治療黃金期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