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出現腹脹與體重減輕! 竟是「肚子裡的蛔蟲」作怪

【NOW健康 林郁敏/嘉義報導】一位69歲女性日前因肚子脹、體重逐漸減輕,在家人催促下到醫院就醫,經大林慈濟醫院腸胃內科醫師透過大腸鏡檢查,赫然在大腸內發現兩條蛔蟲,令醫師大感驚訝,經詢問得知,病人家中養豬,平時會用豬糞做有機堆肥種菜,病人又愛吃生菜,可能因此讓蟲卵有機會進入體內,所幸給予蛔蟲藥治療後,已成功驅蟲。
罕見蛔蟲入侵人體 愛吃生菜者要當心
肝膽腸胃內科曾勗桓醫師指出,這位69歲女性來到診間,主訴近日肚子脹、體重逐漸減輕,先安排胃鏡及超音波檢查,都未發現問題。進一步經由大腸鏡檢查,赫然在乙狀結腸發現兩條白色蠕蟲,將蟲子抓出送病理科檢驗,得知竟是長約20公分左右的蛔蟲。
曾勗桓醫師指出,通常腸道常見的寄生蟲包括原蟲感染及蠕蟲感染,因為蛔蟲在公共衛生十分良好的台灣已很罕見,經由了解後,得知病人家中是養豬戶,而目前比較常見的蛔蟲主要寄生在人類跟豬隻身上,會交叉感染,因此可能病人家中所飼養的豬隻已有感染到蛔蟲,再加上家中種的菜是使用有機堆肥施肥,平時家人都吃自己種的菜,而這個腸道裡的蟲可能就是從生食生菜風險、生物堆肥風險、自種蔬菜風險等而來。
▲腸胃內科醫師經由大腸鏡檢查在病人腸道中發現蛔蟲。(圖/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預防蛔蟲感染 勤洗手加妥善處理食材
曾勗桓醫師表示,蛔蟲感染主要是將蟲卵食入體內,進入腸道後,卵孵化為幼蟲,幼蟲會穿過腸道進入肺部,在肺部住一段時間,因此有些人一開始會出現肺部症狀,如咳嗽、發燒、喘及血痰等,病人咳出含有幼蟲的痰後,再吞回腸胃道,慢慢長成成蟲,並出現成蟲可能會造成的症狀,如腹脹、腹痛或是營養吸收不良、體重下降等症狀,如此不斷循環。
蛔蟲的治療可以分成1次性投藥或3天口服的短療程,在治療完1次後,相隔1至3個月還需再進行第2次治療,以便殺死後續孵化幼蟲,這位病人在治療後也已恢復健康。曾勗桓醫師提醒,預防蛔蟲感染,要注意手部清潔,若是生菜使用有機堆肥,也有污染的風險,若要生食生菜,也務必要注意清潔。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保健食品開封後乾燥劑、棉花該留還是丟? 藥師來解答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最新健康新聞
-
-
35歲女上班族速減重惹「溜溜球效應」 醫示警:心血管風險增16%
(2 小時前) -
大甲媽祖『愛』遶境衛教宣導 變裝皇后吸引年輕世代響應U=U理念
(3 小時前) -
連續血糖監測儀 大里仁愛醫院以科技揪出血糖波動元凶
(4 小時前) -
4/7世界衛生日 守護每一個新生命讓愛從孕期開始!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