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4° / 22° )
氣象
2025-05-02 | NOW健康

臍疝氣恐致腸道扭結壞死 腫塊出現紅腫、壓痛要注意!

臍疝氣恐致腸道扭結壞死 腫塊出現紅腫、壓痛要注意!

【NOW健康 吳思奕/新竹報導】50多歲的王先生因肚臍突出長達半年未消,雖然沒有疼痛感,但仍擔心病情惡化,於是前往就醫。經診斷後發現,肚臍中央有明顯凸起,按壓後會短暫凹陷但隨即恢復,沒有腸道嵌頓的情況,確診為「臍疝氣」。經醫師建議接受手術修補並置入人工網膜後,恢復良好,未見復發。


疝氣為筋膜與肌肉閉合不全或缺損所致 成人、嬰幼兒都會發生


收治這名個案的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外科部醫師李俊達表示,疝氣是指體內器官或組織從肌肉或筋膜較薄弱的部位突出,其中以腹部疝氣最為常見,包括:臍疝氣、腹股溝疝氣及腹壁疝氣等。臍疝氣發生在肚臍周圍,主要是因該處的筋膜與肌肉閉合不全或缺損,導致內臟或脂肪擠出形成腫塊。這種情況不僅見於成年人,也常發生在嬰幼兒身上。


嬰幼兒臍疝氣患病率達1成 5歲仍未癒合要考慮手術


一般來說,嬰幼兒的臍疝氣多為先天性的,臨床上約有10%的新生兒會出現,早產兒的比例更高。大多數嬰幼兒沒有明顯不適,且超過8成的病例會在3歲前自然癒合,家長無須過度擔憂,只需持續觀察。如果直到5歲後仍未癒合,則可以考慮手術修補。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腫塊出現瘀青、紅腫或壓痛,可能是腸道嵌頓或扭結的徵兆,此情況可能影響血液循環,須立即就醫,以免發生嚴重併發症。


成人臍疝氣成因多為肥胖、腹壓增加、腹水所致


針對成人臍疝氣的發生原因,李俊達表示,腹部壓力過大或外傷是常見因素,如:懷孕導致腹壓增加、肥胖或肝病引起的腹水等。若病人無腸道併發症,醫師通常會建議先控制原發疾病,再考慮手術治療。但當筋膜缺損超過2公分,就應及早接受手術修補,以降低疝氣惡化或復發的風險。目前疝氣的治療方式主要有自體組織修補、人工網膜補強及腹腔鏡修補等。


最後,李俊達也提醒,當發現腹部異常凸起或腫塊時,應及早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疝氣,並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關注自身健康變化,早期診斷與適當治療,才能有效降低健康風險,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 首圖來源/新竹臺大分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春夏交替濕疹汗皰疹癢爆! 中醫內外兼顧擺脫皮膚搔癢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