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6° / 32° )
氣象
2025-08-29 | NOW健康

不吃藥、免換關節 研究:1訓練可延緩膝關節軟骨損傷

不吃藥、免換關節 研究:1訓練可延緩膝關節軟骨損傷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隨著台灣逐漸邁入超高齡社會,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已成為中高齡族群的隱形殺手。根據統計,40歲以上民眾有近4分之1飽受膝關節疼痛困擾,許多人長期依賴止痛藥物或面臨換關節手術。然而,美國猶他大學領導的最新研究為患者帶來新希望,僅調整走路時的足部角度,就能達到與藥物相當的止痛效果,甚至延緩軟骨損傷的進展。


個人化步態訓練 安全治療新選擇


近期發表在權威期刊《刺胳針風濕病學》的突破性研究,透過隨機對照試驗證實生物力學介入治療的有效性。研究團隊由猶他大學機械工程助理教授Scott Uhlrich領軍,聯合紐約大學與史丹佛大學共同進行,針對68名輕度至中度膝關節內側間隔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展開為期一年的追蹤。


研究參與者中,41名(60%)為女性,27名(40%)為男性,54名(79%)為白人,平均年齡64.4歲。研究的核心概念在於「個人化治療」,每位參與者都接受精密的步態分析,透過壓力感測跑步機和動作捕捉攝影機,研究人員能夠精確測量每個人的行走力學特性,並量身訂做最適合的足部角度調整方案。有些患者需要將腳趾向內轉5至10度,有些則需要向外轉,完全依據個人的自然步態特徵而定。Uhlrich教授解釋,研究採用個人化選擇個人的新步行模式,這大幅改善膝關節減壓效果,也促成在疼痛和軟骨保護上看到的正面結果。


調整走路姿勢 延緩關節炎惡化


Uhlrich教授的研究團隊,其訓練過程包含六週的實驗室指導課程,參與者佩戴小腿震動裝置獲得生物回饋,幫助維持prescribed的足部角度;訓練期後的參與者每天至少練習20分鐘,直到新步態變得自然。定期追蹤結果顯示,參與者能夠維持prescribed足部角度,誤差平均在1度以內。


經過一年的追蹤評估,研究結果證實個人化步態訓練的治療效果。接受治療的患者疼痛減輕,MRI檢查也顯示軟骨退化速度減緩,調整走路姿勢能延緩關節炎惡化。Uhlrich教授指出,疼痛減輕程度介於一般止痛藥和強效止痛藥之間,但完全沒有藥物副作用,對軟骨健康狀況亦獲得改善。此研究為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新選擇,也證實個人化治療的重要性,為未來關節炎治療帶來新的可能性。


文字編輯:辰蘊如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膽固醇要達標 中風、心梗不再來
▸健保30有成! 石崇良:從治病到健康、永續與健康平權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