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7° )
氣象
2024-06-11 | 健康醫療網

奶嘴可能是暴牙元凶? 換牙期前就該知道!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昱僑報導】



許多新手爸媽會發現小孩的嘴巴出現暴牙、擁擠、戽斗、下顎後縮、臉部歪斜等情況,像下顎後縮會影響口腔內的肌肉、舌頭,一但躺下睡覺,後縮的下巴與放鬆的肌肉可能壓迫到氣管,使呼吸道不通暢、阻塞,造成打呼及睡眠呼吸中止問題,但往往爸媽發現後去諮詢,發現可能輕則需要透過口腔訓練來改善,中度則需花錢佩戴矯正器,甚至嚴重需要動手術,但這種情況有沒有辦法提早預防?



臺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林君鴻醫師分享,臨床上這些問題,大多很可能跟嬰幼兒期到換牙期塑造出來的口腔習慣有關,其實換牙的階段大部分的爸媽會注意到,小孩牙齒怎麼會亂七八糟,牙齒排列擁擠造成蛀牙,但有些資訊其實早點知道才能預防,小寶寶其實出生就可以開始看牙醫,不用等到換牙期。



奶嘴可能是暴牙元凶? 換牙期前就該知道!



一、預防重點,乳牙階段的觀察



1、咬合有沒有對稱:檢查咬合時臉會不會歪斜



2、有無深咬、戽斗:檢查上面的牙齒會不會蓋住下面的牙齒,或者下顎前凸。



3、牙齒間距是否正常:正常乳齒前牙的縫至少要有1-2mm的間距,未來恆齒長大才有空間發育。



林君鴻醫師分享,在乳牙期這三點都要注意到,這樣我們比較不會錯過去矯正小孩子牙齒的發育黃金期,通常上顎的牙齒絕對不會咬超過下面牙齒的一半距離, 另外因為恒牙都會比乳牙大,在人類天生設計上,乳牙之間本來就會有空隙,若發現小孩乳牙期長得很整齊,不要高興的太早,那叫做太擁擠,而且也很容易蛀牙。



奶嘴可能是暴牙元凶? 換牙期前就該知道!



二、怎麼照顧嬰幼兒牙弓發展?



哺乳立著喝



林君鴻醫師分享,我們在喝母乳的時候,舌頭會自然貼到上顎去,而且休息的時候舌頭都維持在上面,這個拱形其實是有個支撐的作用,舌頭、外側臉頰、前面嘴唇,這三股力量會維持一個平衡,我們喝母乳最自然的姿勢其實是立著,可是我們母親很累可能會躺著哺乳,但小孩子仰頭第一反應,舌頭一定會往下降,因為怕會嗆到,這是人體反射動作,所以建議要立著喝,絕對不要躺著喝,因為躺著喝舌頭就會遠離我們的上顎,吞咽本來就是舌頭貼上顎,然後吞咽的時候會有一個推擠的效用,刺激整個牙弓的橫向發展,這對我們幼兒的牙弓的發育是很重要。



奶嘴可能是暴牙元凶? 換牙期前就該知道!



吸奶嘴、奶瓶過久會造成小孩牙弓變形



林君鴻醫師提到,父母利用奶嘴來安撫小孩的時候,可能要付出的代價就是牙齒、牙床長的不正常,原理是奶瓶、奶嘴把我們的舌頭壓下來了,當嘴唇在用力的吸,會發現牙弓變窄、第二變尖、下顎反而會比較寬,這時候下顎在發育過程中就需要後縮去配合上顎,漸漸得下巴就會愈來愈後縮,變成深咬或開咬。



奶嘴可能是暴牙元凶? 換牙期前就該知道!



奶瓶立著喝,親餵更好



有些家長會因為工作無法安撫小孩,所以就會鼓勵家長,要用奶瓶其實可以,沒時間親餵可以擠出來用奶瓶餵,但要訓練立著喝,有時間還是要掌握親餵的機會,因為親餵時上顎會往上推寬牙弓,享受一下親子的互動。



第二個好處是母親的乳管裡面具備一些好菌,是沒有辦法用其他營養取代的好菌,為小孩提供幾百種非常豐富的保護。



三、副食品介入過早影響咀嚼能力



副食品大多是泥狀,如果太早就用泥狀的食物去餵,會讓乳牙無法發揮正常的咀嚼功能,咀嚼肌肉發展有限,還會影響臉的發育。



牙弓會變窄最主要其實是我們臉部口腔肌肉的帶動,肌肉運動的方式、舌頭放置的位置不對,吸吮、吞咽的方式都會受到影響,所以千萬不要讓小寶寶失去肌肉可以運動或發展的機會,因為小孩長比較大的時候可能會變得咀嚼力很差,食物咬不碎、吞不下去就會連帶吞咽困難。



建議6個月以前寶寶還是以母乳為主,6個月以後再介入副食品是最健康的。



林君鴻醫師呼籲,牙齒並不是混牙期才發育,出生到一歲左右,親餵哺乳的刺激引導牙弓發育,大小已經到達未來5歲時的8成,影響到之後的發育,生活習慣養成後就更難矯正,所以只要發現牙齒發育的階段中有遇到問題,我們應該立即的去尋求醫師幫助,若等到換牙期已經長歪了、空間不夠了、甚至產生疾病再來看,可能都會耗費更大心力。


【延伸閱讀】

孩子害怕看牙怎麼辦? 兒童牙科醫師這樣說

小朋友「打呼」易蛀牙、暴牙! 3種簡單復健方法助改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20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