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4°
( 14° / 13° )
氣象
2024-12-07 | 健康醫療網

家扶:教養應以「回應」取代「反應」 親子關係更親密!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針對行政院會日前通過民法第1085條修正草案,刪除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等文字,家扶基金會表示樂見修法能朝向符合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相關意見書之精神,亦跟上日、韓、德、法等國際趨勢,法規導引社會文化的方向,也代表正向管教的社會道德價值繼續地實踐。父母對兒少有保護和教養的責任,而教養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學會愛別人、愛自己、自律生活,並能健康快樂成長,且過程中不會受到任何暴力傷害。



體罰後對親子關係影響 逾四成無法自在接近父母



家扶基金會2024年及2023年分別對家長及兒少進行教養看法調查,發現「體罰後對親子關係的影響」在兒少與家長感受上的百分比差距甚大,包括「擔心不被父母接納」(24.1%)、「減少與父母溝通」(30.7%)、「不願向父母分享心事」(33.3%)、甚至「無法自在的接近父母」(44.2%)的感受差距最多,顯見體罰對親子關係帶來的是負面影響,更與家長管教原意背道而馳。



「回應」取代「反應」 理性溝通、親子關係更親密



另從兒少保護案件的施虐者因素,「缺乏親職教育知識」、「習於體罰或不當管教」、「負向情緒行為特質」皆占多數。父母懲戒權易有負向管教、體罰之連結,且暴力對待兒少只會收到一時制止的效果,無法教會孩子常規紀律的遵守,嚴重的更造成兒少有負面的身心理、行為和人格養成的影響,複製習得的暴力行為到其他人際關係之中,甚至延續到下一代的親子關係。



其中參與親職教育課程的家長曾分享「以前希望讓孩子快點聽話,曾急用體罰,回想起來孩子恐懼的表情,讓我又心疼又挫折;現在學到的技巧,如用「回應」取代「反應」,理性地和小孩溝通能達到教養果效,親子關係也更親密」。



快樂親子五步驟 家長可善用平台求助



教養是一條漫漫長路,要面對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這也將是不會中斷的學習歷程。父母的情緒或起於個人因素,或對子女期待和挫折而生,合宜的抒發情緒的管道與方式,以及適時求助是必要的。家扶廣為推動的快樂親子五步驟「不閉打小孩」:「不」要生氣-深呼吸10下;「閉」上眼睛-靜心10分鐘;「打」給家扶-專線求助0800-07-8585;「小」孩抱抱-擁抱孩子10秒鐘;「孩」要大笑-與孩子大笑10聲。提醒大人們留意負面情緒,轉化正向互動、與孩子好好溝通。


【延伸閱讀】

專業助力親子關係! 家長親職特別門診提供「6大服務」

不當體罰管教不僅重傷親子關係 家扶:還加重兒少問題行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36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