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9 | 健康醫療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2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3原因可能使腸道壞菌增生 醫師教你自我檢測腸道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腸道是負責人體消化、代謝的重要角色之一,因此維持腸道健康相當重要,尤其腸道菌的平衡不只會影響消化、代謝,也與免疫力有關。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代理主任黃任嫻醫師指出有3原因可能會導致壞菌增生,民眾可以觀察自己的排便情況進行自我腸道健康檢測。
了解腸道菌! 壞菌增生可能是由於3原因
「腸道菌」其實不單單是指腸道細菌而已,黃任嫻醫師表示,它泛指生存在腸道內的所有微生物群,還包括了病毒、真菌和其他微生物,這些腸道菌主要存在大腸、小腸,並附著在腸黏膜的絨毛層。
不過黃任嫻醫師提到,比起小腸,大腸更適合腸道菌生存,因為小腸食物停留時間較短,而且有大量消化酶又屬於鹼性環境,不利於細菌生長,但大腸食物停留時間長、消化酶較少,較有利於腸道菌生存。
腸道菌的種類相當多樣,有些對人體有益,有些則可能有害,腸道菌如果失衡會讓人體的健康隨之受到影響。黃任嫻醫師表示,腸道壞菌的增生可能是因為以下原因所引起:
- 感染:若吃進含有病菌的食物可能會導致腸道感染,使得壞菌濃度增加。
- 黏膜發炎損傷:若有自體免疫疾病或乳糖、麩質不耐症等過敏症,可能會引起慢性發炎,損傷腸黏膜屏障,導致腸道菌叢失衡。
- 抗生素濫用:過度使用抗生素可能會殺死體內益菌,導致壞菌增加。
如何自我檢測腸道健康? 觀察糞便5情形應就醫檢查
若要知道自己的腸道健康如何,可以觀察排便情況來做簡單的自我檢測,不過黃任嫻醫師認為,不應過度在意排便的次數,主要要觀察的其實是糞便的顏色、粗細、型態、解便時是否合併其他症狀,建議如果有以下情況應至大腸直腸外科或胃腸科門診就醫,進一檢查確定病因:
- 糞便顏色呈現深黑色,可能有胃潰瘍等情況。
- 糞便為全暗紅色糊便,可能有腸道發炎出血等問題。
- 糞便為粗細正常的黃色糞便,但卻帶有血塊,則可能是痔瘡問題。
- 持續幾週排便時有解不乾淨的感覺,而且糞便變得跟筆一樣細長並帶有黏液血絲,可能要懷疑是腸癌。
- 糞便顏色正常,但1週至少有1天出現排便不適的情況(如:便秘、腹瀉等),再加上有不明原因的腹部絞痛,並持續3個月以上,可能是大腸激躁症。
【延伸閱讀】
腸道細菌不可小覷!研究:肝硬化合併肌少症與3菌有關 改變腸菌可降併發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2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
你捐血我們招待! 高雄草衙攜手捐血中心傳遞愛心
(3 小時前) -
「高齡衰弱」死亡率高 研究:多與肌肉減少有關
(3 小時前) -
女子中風癱瘓留失語後遺症 雙和醫院科技輔助復健奏效
(4 小時前) -
受虐童因罕病「結節硬化症」找不到安置處! 醫師暖心領養背後故事曝光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