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 健康醫療網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3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總是睡不飽、想賴床?中醫解析濕氣影響 2穴位+精油助改善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許多人都有:即使睡足8小時,早上起床仍感到疲憊不堪,甚至越睡越累的困擾。這可能與「濕氣重」有關。許多台灣民眾會用「濕氣」來形容自己身體的不適,像是晨起頭昏腦脹、全身無力、下肢水腫,甚至分泌物變多等。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容易受到濕氣影響,而有些人卻沒有這種困擾?
濕氣影響因體質而異 中醫解析3種濕氣類型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指出,濕氣並非單獨存在,通常會與其他體質特性交互作用,形成不同的身體狀態:
- 濕熱型:身體有慢性發炎或局部代謝不良,常見症狀包括有口乾舌燥、長痘痘、容易疲勞等。
- 寒濕型:體溫偏低、代謝較弱,容易手腳冰冷、胃寒、痰多。
- 痰濕瘀阻型:體內有難以代謝的廢物,導致水腫、肥胖、關節僵硬等問題。
當環境濕度升高時,身體健康、調節能力較強的人較能適應,但如果體內已有濕氣累積,就容易因為天氣變化而出現疲勞、頭暈、嗜睡等症狀。例如夏天容易出現「暑濕」導致身體沉重、口乾舌燥,而冬天則容易感覺手腳冰冷、精神不振,怎麼睡都睡不飽。
精油助除濕 中醫師推薦4種居家調理精油
同時擅長芳香療法的賴睿昕中醫師表示,精油萃取自植物,而許多植物本身就具有祛濕的功效,因此適當使用精油薰香或按摩,能幫助身體調節濕氣,提升身體的適應能力。
- 艾草精油:傳統端午節會使用艾草沐浴、淨化環境,其精油能幫助溫補身體、提升陽氣。
- 檸檬香茅:氣味清爽,能除臭、祛濕。
- 迷迭香:成分與樟腦類似,能驅寒、舒緩風濕疼痛。
- 茶樹精油:具有抗菌效果,可在雨季後用來淨化空氣,防止細菌滋生。
2大穴道按摩 幫助身體排濕
除了精油療法,賴睿昕中醫師也推薦兩個排濕穴位,透過簡單按摩即可幫助身體排除濕邪、恢復精神。
- 承山穴(小腿後側)
位置:小腿後側,當小腿伸直或踮腳時,腓腸肌下緣會出現的明顯凹陷處。
功效:屬於膀胱經大穴,能幫助祛除體內積聚的濕氣,緩解小腿浮腫與疲勞。按摩時若感覺酸脹且微微發熱,表示濕氣正在散發。 - 陰陵泉(小腿內側)
位置:位於小腿內側,膝關節下方脛骨內側上彎的凹陷處。
功效:為脾經的重要穴位,中醫理論認為「脾主運化水濕」,此穴能幫助健脾祛濕,減少水腫、提升代謝。
若在嘗試精油及穴道按摩後,仍長期感到疲倦、嗜睡,甚至影響日常工作與學習,可能是體內濕氣過重或其他健康因素所導致,建議尋求中醫診斷,透過體質調理來改善狀況;掌握體內濕氣平衡,才能真正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與健康活力。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36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北榮桃園分院提供美沙東替代療法 助成癮者重獲新生
(8 小時前) -
百年老店冰棒藏蟑螂!誤食不只噁心 醫揭恐怖後果
(9 小時前) -
糖尿病出現蛋白尿當心是腎病變! 中西醫合併治療遠離「沉默殺手」
(10 小時前) -
久坐少動、飲食又放縱! 40歲上班族胸悶、疲憊感難消
(11 小時前) -
2025消除C肝! 國健署與矯正署合作推動篩檢治療計畫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