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高齡母生育有風險?國衛院研究:男性越晚生 孩子思覺失調越早發病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現今國人晚婚、晚生越來越普遍,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112年平均生育年齡母親為32.4歲,父親為34.6歲,32年來分別上升了5.2歲和4.3歲。不少人擔憂高齡媽媽產子可能影響母子健康,那男性越晚當爸又是否有風險?國衛院日前發表研究就證實,父親生育年齡越高,確實可能影響子代的精神健康。
假說:男性越老精子突變越多 增子代罹病風險
國衛院國家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王世亨副研究員指出,先前已有研究發現,父親生育年齡越高,其子代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將增加,且發病年齡可能較早。不過長期以來未有研究直接證明兩者間的因果關係,因此尚不清楚男性生育年齡在子代罹病或發病年齡上究竟扮演何種角色。
關於男性生育年齡與子代精神病風險的相關性,王世亨副研究員表示,有一派假說為「新生突變假說」,認為男性精子一生中不斷進行分裂,而父親年紀越大,精子所累積的新生突變數就越多,因此增加其子代罹病的風險,這點也最常被用來解釋父親生育年齡效應。
國衛院研究:父親每晚一年生 子代新生突變增、思覺失調提早發病
為證實父親生育年齡對子代精神健康的影響,國衛院研究團隊與臺灣大學健康數據拓析統計研究所合作,針對5個多發性思覺失調症家庭進行「全基因體定序」,其中每個家庭包含三個共病手足與健康的父母。研究人員透過比對父母與子代的序列,辨識出子代身上的新生突變。王世亨副研究員指出,分析結果發現,父親生育年齡每延後一歲,子代身上平均多帶有1.5個新生突變;而子代身上每多帶有一個新生突變,思覺失調症發病年齡平均提早0.16年。
研究團隊進一步透過因果中介分析,發現父親生育年齡較晚,與子代思覺失調症發病年齡較早的相關性,約有30%可由新生突變所解釋。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
國人晚婚晚生成趨勢 子代健康問題應獲關注
王世亨副研究員表示,本次研究以量化分析的方式,證實了較晚的父親生育年齡,與子代的精神健康可能有因果關係,而「新生突變」在兩者之中扮演中介變項的角色。國衛院也提醒,基於現代人對個人生涯的追求規劃,以及經濟的考量,組織家庭的年齡愈來愈晚,生兒育女的年齡隨之延後,這種趨勢可能引起的子代健康問題,也將是社會需要提高關注的公共衛生議題。
【延伸閱讀】
備孕夫妻驗孕須注意!醫授「4技巧」提高準確性 不要月經沒來就馬上驗孕!
兒少精神疾病盛行但就醫率低 僅3成家長正視!台大醫籲提升意識及早診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0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
護理及AI機器人結合 彰基揭開國際護師節系列活動
(3 小時前) -
百日咳近6年同期新高!一週有3嬰感染 未滿1個月大嬰三度就醫仍在ICU
(3 小時前) -
臉紅、發熱、丘疹膿皰 當心玫瑰斑上身
(3 小時前) -
緩解鼻塞用吸鼻器?洗鼻器? 網友分享舒緩妙招快試試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