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脂體二線用藥獲准用於一線治療 胰臟癌治療多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靖昀報導】胰臟癌是一種極為難以治癒的疾病,根據衛福部111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胰臟癌位列國人十大癌症之一,關鍵在於胰臟癌早期難以發現,也容易轉移,屬於惡性度高的癌症,許多患者發現病症時都已進入晚期。好消息是過去用於胰臟癌二線治療的用藥,目前已通過審核成為一線用藥,對於治療上多了新的選擇;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邱泰然提及,二線治療用藥獲准於一線治療,不僅為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還顯著提升了控制病情的機會。
胰臟癌症狀不明顯難早期發現 黃疸、上腹部疼痛都恐是徵兆
事實上,胰臟因位於體內深處,周圍被多個器官包覆,使其病變在臨床檢查中不易被發現。此外,常規體檢若僅依賴抽血,也無法有效診斷,即使患者出現食慾不佳、腹痛等症狀,也因症狀較為模糊,難以即時確診與治療;邱泰然醫師指出,擁有家族病史、肥胖、抽煙、酗酒、血糖控制不良等因素的人屬於胰臟癌高風險群,若出現黃疸、上腹部不同部位疼痛、背部疼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或是中老年人突然誘發糖尿病,就應提高警覺,儘快安排就醫檢查。
微脂體藥物用於一線治療展療效 胰臟癌患者多新選擇
胰臟癌在免疫與標靶治療上效果有限,且胰臟癌細胞具高度抗藥性,是預後較差、臨床治療挑戰較高的癌症之一;邱泰然醫師解釋,相較其他癌症而言,胰臟癌的有效藥物僅5至6種,導致患者的治療選擇相對受限。一般而言,早期胰臟癌會透過術前化療降低術後復發風險,而晚期胰臟癌則以化療為主要治療方式。但若為轉移性的胰臟癌,即使是採用質子治療等放射線治療,效果仍相當有限。
目前,微脂體藥物現已獲准用於胰臟癌的一線治療,為患者帶來新的希望;邱泰然醫師指出,臨床研究顯示,微脂體抗癌藥物在一線治療中的效果優於二線治療。與二線治療相比,一線治療患者面臨較低的抗藥性風險,與二線治療相比,二線治療患者面臨較高的抗藥性風險,可能影響療效;而一線治療的患者通常體力較佳,抗藥性風險較低,因此能更有效延長存活期。此外,一線治療中的副作用管理相對較為有利,能夠提高整體治療效益。
邱泰然醫師分享,臨床上也有相關成功個案,病患年齡層落於40歲至60歲,包括局部晚期或曾經手術並接受輔助性化療後又復發的胰臟癌患者。在將二線用藥應用於一線治療後,病情成功受到控制,不僅有效延長存活期,多數患者在治療後的第二個月內即可見明顯療效,顯示該療法對疾病控制具有良好的潛力。
建立資訊共享的醫病關係 制定最適合治療策略
預防勝於治療,胰臟癌高風險族群應定期接受健檢,且必須包含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等精密檢查,以提高早期發現病變的機會;邱泰然醫師提醒,胰臟癌晚期的治療在臨床上屬專業治療,因此診斷時應建立良好的醫病溝通機制。醫師會提供相關治療資訊,詳細說明不同治療的優缺點,而患者亦可依自身需求提出考量,與醫師共同討論適合的治療策略,以提升治療效果並改善預後。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64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全球之冠!台灣近一半人口屬於「酒精不耐症」 這樣測你是否中鏢
(33 分鐘前) -
基因解方攜手欣奕醫事檢驗所 共同推進台灣基因檢測技術發展
(1 小時前) -
一動手就頭暈!罕病「鎖骨下動脈竊血症候群」困擾中年婦多年
(1 小時前) -
中醫跨界助力世壯運 北市中醫師公會推動「動以養生」公益義診
(2 小時前) -
醫美詐騙新手法!「打假鳳凰電波還被制止查驗」消費者怒控受騙過程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