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怒症」是一種病嗎?開車容易生氣怎麼辦?醫:快做1動作保持冷靜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新北市三峽北大國小外19日發生嚴重車禍,78歲余姓男子高速駕駛衝撞路人,造成3死12傷。監視器錄下的事發經過畫面也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懷疑肇事老翁是否有「路怒症」。輔大醫院精神科林忠毅醫師指出,路怒症(Road Rage)其實不是正式的醫學用詞,而是指駕駛過程中的情緒管理問題,從精神醫學診斷來看,比較接近間歇性暴怒障礙(IED),但兩者之間有所差異。林醫師也提供路怒症的判斷和緩解方式,幫助大家應對開車時的憤怒情緒,以防憾事發生。
曾經因情緒失控危險駕駛?可能就是「路怒症」傾向!
林忠毅醫師表示,「間歇性暴怒障礙」為精神疾病的一種,指的是患者有無法控制的衝動性攻擊行為,包括言語或肢體攻擊、財物破壞等,強度和頻率都有明確標準,且不限情境,可能反覆在日常生活中發生。而路怒症與「拖延症」、「收假症候群」等類似,只是針對現象的描述,未必為疾病。路怒症一般只會出現在駕駛過程中,如交通堵塞、被超車等,通常與壓力、挫折感或個人情緒調節能力有關,並無正式的診斷標準。
要如何判斷一個人可能有路怒症傾向?林忠毅醫師說明,如果在駕駛時經常對其他駕駛或交通狀況感到極度憤怒,並出現攻擊性行為就應提高警惕。這些行為包括大聲咒罵、過度鳴喇叭、挑釁、尾隨其他車輛等,有些人甚至會進一步因情緒失控而出現突然加速、急剎車或故意逼車等危險駕駛行為。若在駕駛後仍無法放下負面情緒,也要有所警覺。
路怒症影響身心健康 還可能傷害他人!醫授4招緩解
雖然路怒症不一定是疾病,但林忠毅醫師指出,經常生氣容易讓自己與身邊人的關係陷入緊張,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也可能影響健康,引發焦慮、抑鬱、高血壓或心血管問題。如果出現上述失控行為還可能導致交通事故或法律訴訟,更嚴重的是造成他人的傷害,因此這些行為若反覆出現,建議還是要透過適當的介入以減緩症狀。
對此,林忠毅醫師也整理了4種應對方法:
- 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辨識哪些情境可能觸發憤怒情緒,並學習應對策略。
- 情緒管理技巧:陷入壓力時,可透過深呼吸、冥想或正念練習等保持冷靜。
- 生活方式調整:減少生活壓力、改善睡眠和規律運動,可幫助穩定情緒。
- 專業協助:若路怒症與潛在的精神健康問題相關,如焦慮症、間歇性暴怒障礙等,精神科醫師可提供藥物治療,也可以選擇與心理師進行諮商。
林忠毅醫師也建議身邊的親友多關注駕駛者的狀態,鼓勵他們保持耐心或與其分享壓力。提早出門減少時間壓力,或避免在車內討論敏感話題,也可預防駕駛者的情緒波動。針對交通部對高齡駕駛者換照的評估,林醫師表示目前評估以時間的定向感、短期記憶、判斷力為主,有望減少認知退化造成的交通事故,但未必能篩選出有路怒症的人,且路怒症本身與高齡也不一定有關,相關評估和法規調整未來可能還要仰賴各方面的專家合作商討。
【延伸閱讀】
快用7招遠離憂鬱情緒!攝取「鎂」可助放鬆 加上曬太陽、運動讓你保持好心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20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粽香、沙畫與笑聲齊飛!二林基督教醫院護理之家慶端午樂翻天
(1 小時前) -
乳癌切除與重建不必分開做 整合手術降低病人身心負擔
(1 小時前) -
4歲童發燒「驗5種快篩」才抓到病毒 醫示警:不只新冠、流感在流行!
(2 小時前) -
聖馬爾定引進溫養型高壓氧 打造健康新趨勢
(2 小時前) -
嘉基與中興大學合作 黑豆種皮研發獲9項專利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