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宿便就能排毒?一定要每天排便才健康?腸胃醫揭3大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網路上經常可以看到「體內有十幾公斤宿便,只要清光就能排毒」的說法,更有人為了「排宿便」吃下不少保健食品,期待能夠減肥或保養肌膚。對此,腸胃科鄭泓志醫師表示,其實醫學上沒有「宿便」這個名詞,並破解了三大常見迷思,呼籲民眾要建立良好生活習慣,才有機會真正變美、變瘦。
迷思一:體內毒素要靠清宿便排出
不少人相信體內會累積許多毒素,要排毒就要清宿便。鄭泓志醫師指出,人體本身就有完整的解毒與代謝系統,排毒工作由肝臟、腎臟、肺臟與皮膚共同完成的。只要肝腎功能正常,身體每天都會自然代謝廢物,不需要額外清腸。他解釋,一個人每天攝取的食物需要大約24至48小時完成消化、吸收與排出,腸道裡的糞便本來就會有一部分「正在等待被排出」,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迷思二:宿便導致肥胖與皮膚問題
宿便會讓人變胖、皮膚變差也是常見迷思之一。鄭泓志醫師表示,腸道功能失衡才是根本問題,排便不順、腹脹、膚況不佳或小腹凸出的狀況,多數是腸道蠕動變慢、膳食纖維與水分攝取不足、腹部脂肪堆積或姿勢不良導致,並不是因為「體內堆積了多年未排出的宿便」。而減重的本質是熱量攝取與消耗的平衡,也就是「吃進去的能量要小於身體消耗的能量」,仰賴熱量控制與運動。因為水分與糞便的排出,清腸或排便可以讓體重短暫減輕,但對體脂肪其實沒有實質影響。
迷思三:沒有每天排便就是有宿便
別再因沒有每天排便就感到焦慮!鄭泓志醫師表示,要評估腸道健康,醫學上會看「排便是否規律、有無不適症狀」,而不是單純只看排便次數多寡。每個人排便頻率不同,有人一天一次,有人兩三天一次,只要排便時間規律,大便質地正常、不需費力、不脹氣,都是健康的範圍。
養成好習慣才能健康排毒 長期排便不順應及早就醫
鄭泓志醫師也提供了5個可以讓人健康排毒、消小腹的生活習慣:
對於長期排便不順的民眾,鄭泓志醫師提醒,切勿過度依賴酵素或瀉藥,避免反倒造成腸道功能變差,也可能忽略已經存在的腸胃疾病,建議儘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延伸閱讀】
台灣也瘋「西芹汁」 抗發炎還能排毒?營養師:8種人先不要跟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5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
照顧移工就是照顧家人 北市勞動局推健檢服務逾2萬人受惠
(58 分鐘前) -
銀齡不老派對登場!「幸福大飯店」屏東開張 長者沉浸式體驗迎向樂活人生
(1 小時前) -
台灣癌症基金會攜手遠雄人壽15年 助千位癌症家庭子女持續學習
(2 小時前) -
「青光眼」治療新選! 傳統結合微創降眼壓
(2 小時前)